第267章知己知彼(第2/3页)
作品:《大明政客》有意思的是,努尔哈赤吸取了明朝军屯的特点,同样要求牛录额真要上缴赋税,牛录额真统领下的军士,同样要进行农业生产,从这个方面来说,牛录额真既是军事将领,也是生产劳动的组织者。</p>
更加严格的是,八旗军士是没有饷银的,武器和马匹,都是军士自备的。</p>
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规定有一条,那就是每次征战之后,缴获的战利品,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军士,这也成为了八旗军士最为主要的收入之一了。</p>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八旗军深入到关内之后,烧光、杀光、抢光,疯狂的劫掠了。</p>
孙承宗介绍情况的时候,苏天成已经在思索了。</p>
后金的八旗军,也不是非常正规的军队了,如果按照专业化的军人来说,他们还存在瑕疵,但八旗军有着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时常狩猎,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不多,狩猎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的过程,而且与大型动物的搏斗,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也让他们足够的警惕,这与实战演练,是没有多大区别的。</p>
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明白了,满八旗为什么不善于攻城拔寨。</p>
这样的军队,的确是有些可怕的,特别是他们的奖励制度,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次入关征战,只要抢的到足够多的财物,自己也能够获得很大的一部分,古往今来,财物上的奖励,都是最好的激励军心的办法之一。</p>
反观大明朝的军队,军屯制度,已经因为形势的逐渐变化,难以为继了,军户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好多卫所的军士,走出来的时候,和乞丐差不多,饭都吃不饱了,更不要说养活婆娘娃娃了,让这样的军士去打仗,等同于送死。</p>
有些卫所的军士,穷的忍不住了,利用征战的机会,杀良冒功,甚至抢掠百姓的钱财,更有甚者,直接哗变,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中间,过上了烧杀抢掠的生活了。</p>
对于那些杀良冒功、抢劫的行为,军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同于默许了,而那些哗变的军士,朝廷中很大一部分人,也是抱着同情的态度。</p>
如此的恶性循环,大明朝不轰然倒下,才是稀奇了。</p>
看来,大明朝根本的问题,还是在财政收入方面,出现了巨大的漏洞,谁都知道,维系政权,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那是不可能想象的。</p>
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做出来分析,认为明末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个观点,苏天成是不赞成的,**确实可恨,应该毫不留情的予以根治,但历朝历代都有**,最终王朝灭亡,并非是**的主因,而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只不过**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令这个王朝,更快的倒下。</p>
看见苏天成好半天没有说话,孙承宗有些奇怪了。</p>
“苏大人在想些什么啊?”</p>
“孙大人,晚辈想到了一些事情,更是觉得,中兴学社,要尽快成立起来了,晚辈会继续给皇上上奏的,我大明朝的士绅富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出来自身的贡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简单的道理,他们应该知道,看到这里的一些情况,晚辈想到了江宁县的那些士绅富户,他们有能够帮助这里的百姓和农民。”</p>
孙承宗有些感动了,摸着花白的胡子,饱含感情开口了。</p>
“苏大人,你时时刻刻想到百姓和农户,老夫敬佩啊,老夫早就发觉了,你看着那些穷苦百姓的时候,眼里流露出来不忍的神情,老夫也曾经年轻,可惜没有你想的这么远啊,你放心,老夫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办好中兴学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