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元宵灯会(第1/3页)

作品:《大明政客

(感谢hhhffv投出的宝贵月票,新的一月到来了,期盼得到读者大大的更多支持,拜谢了。)</p>

南京是陪都,对元宵灯会,是很重视的,历来都是官府直接组织的,上元县和江宁县,在南京城内,两个县的组织工作,尤为繁重,元宵灯会是需要花费银子的,没有银子,什么事情都办不好的。</p>

元宵灯会,之所以热闹,也是源于美女的助兴,原来,明朝的女孩子,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够出门的,呆在闺房里面,可元宵灯会这天,姑娘都是出来了,猜灯谜,看杂耍,听唱戏,而且都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特别吸引众人的眼球。这些女孩子,年纪都不大,情窦初开的时候,若是在元宵灯会的时候,遇见了中意的男子,两情相悦,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若是想着能够成亲,能够私奔,那就是笑话了。</p>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晚上的灯会,更是不同于一般。</p>

今年的元宵节,江宁县独占鳌头,绝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到这里来了,相比较起来,紧邻的上元县,黯然失色。</p>

这一切,都是银子多少决定的。</p>

苏天成大力支持元宵节庆典活动,源于他对商业运作的认识,还有官商结合的历史发展必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趋势是不可能避免的,也是不可能逆转的,他让苏俊去做了详细的调查,江宁县内的商贾,包括上元县的商贾,有头有脸的很少,大部分的商贾,都是辛勤劳作,目前建立起来的一套还算完整的管理机制,能够促进江宁县的良性发展。</p>

江宁县和上元县的分界地方,其实就是秦淮河,秦淮河有一部分在江宁县境内,但青楼集中的地方,绝大部分都是在上元县的,元宵灯会,青楼的姑娘也是要参加的,而且参加的人数是不少的,不少青楼姑娘,是猜灯谜的高手,有些姑娘,不一定在乎奖赏的银子,主要还是想着显示自身的本事。江宁县有一万条灯谜,这就是一万两银子。</p>

各类的庆祝活动,一大早就开始了,舞狮子龙灯的,最先就是到县衙来,接着才到那些大商铺去,一天下来,也是能够挣到不少银子的。唱戏的不甘示弱,搭好了戏台,唱的都是大家熟悉的曲目,一年中间,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所以说,江宁县的百姓,几乎都出门了,没有谁会呆在家里的。</p>

灯会开始的时间,在酉时,一直持续到子时,这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到处都挤满了人,特别是一些俊男靓女,都出来猜谜语了,显示自身的才华,也博得大家的喝彩。</p>

这一天的灯谜也是最多的,有两千条,苏天成已经告诉了万成贵,正月十五的日子不同了,若是大家猜谜的兴致高,不妨多拿出来一些灯谜。</p>

苏天成也是要出去的,这也是与民同乐的,穿着寻常的衣服,去猜灯谜,走在人群中间,体会那种融入老百姓中间的感觉。</p>

他不可能一个人出去的,朱审馨、春屏、王芙蓉和柳如是,早就做好了准备,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跟着他一道,出去猜灯谜。</p>

朱审馨还专门邀请了莫文娟,莫文娟可是猜灯谜的高手。</p>

苏天成是江宁县知县,朱审馨是诰命夫人、县主,身份不一般了,所以说,他们出去猜灯谜,参加庆典活动,孙传庭专门安排了五十名将士,暗中保护。</p>

至于说王大治,已经成为苏天成的影子,不管苏天成到什么地方,他都是紧紧跟随的。</p>

苏天成和蓝桥正走在后面,朱审馨和莫文娟等人,走在前面,他们的四周,都是江宁营的将士,这些人不关心人山人海的场景,他的主要精力,就是保护一行人的安全。</p>

人太多了,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苏天成有些叫苦,这样的场景之下,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了。</p>

很快,朱审馨拉着莫文娟,开始猜灯谜了,春屏和柳如是也是聚精会神,王芙蓉差一些,毕竟水平不够,她自告奋勇的帮忙兑奖。</p>

苏天成和蓝桥正在四周闲逛,他们不会猜灯谜,主要是感受这样的气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