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目的终于明确(第2/3页)
作品:《大明政客》“大人说到的这个观点,下官是赞同的,以前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流寇都是来去匆匆,攻城拔寨,劫掠一番之后,匆匆离开,很少与官军有正面的接触,如今却不同了,想着稳定下来了,其实在离开陕西之前,流寇基本在汉中府一带,稳定下来了,这样的变化是很可怕的,就好比是流浪汉,找到了固定的住所,有家有室了,自然想着转变以前的身份了,自然要有着更大的需求了。”</p>
“恩,本官得知了这些情况之后,苦思冥想,兵部责任重大啊,若是流寇继续嚣张,成了不一般的气候,兵部难辞其咎啊,本官想来想去,觉得这流寇匪首李自成,还是不简单的,相比较紫金梁、高迎祥等人,这个李自成有着更加远大的想法,也正在一步步付诸实施,本官甚至想着,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是不是真的想着称王称霸了。”</p>
“下官以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天启年间,流寇就开始造反了,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了这么多年,若是流寇没有丝毫的变化,那也是不现实的,故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必过于介意。”</p>
“说得好啊,也就是苏大人有这样的自信,还有如此精准的判断,本官自愧不如啊。”</p>
“大人如此说,下官无地自容啊。”</p>
“苏大人不必客气,江宁营在苏大人手里诞生,这些年以来,战功赫赫,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这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谁敢不服啊,所以本官觉得,流寇既然出现了这样的变化,是不是要及早的剿灭啊。”</p>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杨嗣昌终于说出来了目的所在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苏天成的脸上带着微笑,内心暗自晦气。</p>
“大人说的是啊,下官先前还没有说完,虽说流寇发生了改变,但他们蜗居在四川,难以有多大的发展,四川被称之为天府之国,道路难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方面说明四川乃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另外一个方面,也促使四川与外面的隔绝,这样的地方,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流寇短时间之内,难以有多大的作为。”</p>
“皇上可不是这么看的啊,流寇搅乱了四川,皇上很是忧心啊,这大半年时间,朝廷拨付了不少的银两,用于剿灭流寇,作用不大,如今,孙大人将防御后金作为了重中之重,朝廷难以维系剿灭流寇所需开支,本官记得苏大人曾经说过,我大明若是两线作战,肯定难以有好的战绩,两相比较,后金的皇太极,更加的危险,孙大人此举,是很英明的。”</p>
到了这个时候,苏天成必须要表态了。</p>
杨嗣昌的态度很明确了,或者说皇上的态度明确了,孙承宗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朝廷军事重点,转移到北边了,需要全力应对后金,或者说是准备继续稳固管宁锦防线,不可能拿出来很大的精力,剿灭流寇了,这样的情况下,剿灭流寇的重任,自然要落到江宁营的头上了,而且江宁营的速度还要很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调到辽东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