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先手反制”vs“后发反制”二合一(第1/3页)

作品:《战国大司马

“杀!”</p>

在漆黑的深夜下,不计其数的秦卒从四面八方围向魏将窦兴与他麾下的魏卒,人数之多,仿佛无穷无尽。</p>

纵使骁勇如魏军的猛将窦兴,此刻亦不禁为之惶恐。</p>

『秦军竟……竟在此设下伏兵……』</p>

听着四周那此起彼伏的喊杀声,窦兴心中莫名惊怒。</p>

惊的是,秦军居然不着急强渡雒水,而是在他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就仿佛猜到他会率军追击;怒的是,自己短智少谋,由于急着追击秦军,竟反而中了秦军的埋伏。</p>

“固守!”</p>

朝着四周的魏卒们大喊一声,窦兴当机立断地安慰士卒道:“我方身后必有援兵,待援兵杀到,足以解围!”</p>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纵使遭到了秦军的埋伏,但他麾下的魏卒顶多有些惊慌,倒也并不畏惧,甚至有魏卒出自心中的愤怒而大骂秦卒,骂对方只是一群胆怯的鼠辈,不敢光明正大与他们决战,却只懂得偷袭、设伏。</p>

总的来说,窦兴麾下魏卒的士气倒是没受到什么影响,相反,在秦军的埋伏下更显团结,使得负责伏击窦兴的秦将童阳感觉甚为棘手。</p>

见几次围攻窦兴军皆未凿穿魏军的阵势,反而被对方击退,秦将童阳谓左右道:“我终于明白白帅为何下令撤兵了。……魏军的士气已完全恢复了,甚至于,彼上下一心,威胁更胜以往。”</p>

而事实正如童阳所言,如今的魏军,那是在白起夜袭魏军主营那晚后,被蒙仲、窦兴等魏将使劲浑身解数重新又拉起的军队——正因为曾经深刻体会过面临战败时的绝望,不希望重蹈覆辙,因此魏军上下团结一致,虽拢共只剩下八万余人,但事实上却比曾经十八万大军更具威胁。</p>

片刻后,秦将童阳这边的战况,便由传令兵将消息送到了秦军主帅白起这边。</p>

此时的白起,正驻步于雒水魏营东北方向数里地的地方,在漆黑的夜色下窥视着雒水魏营。</p>

在他心中,他秦军今晚的行动很明确,其主要战略即强渡雒水,撤退到雒水西岸,然后看具体情况来决定到底是撤退至宜阳,还是进兵支援新城——他深深怀疑韩军目前差不多已经击溃他秦军主营,正在着手准备对新城的进攻。</p>

然而,为了确保使麾下大军渡过雒水的目的,白起就必须先解决魏军方的“追兵”与“阻兵”。</p>

追兵,喏,魏将窦兴就是,不过并非单单指此人——白起绝不会相信只有窦兴一人率军从伊阙山一带赶来追击,相信窦兴之后,还会有更多的魏军。</p>

毕竟,他秦军虽然已极为小心,但整整五万人在夜间的行动,终归还是难以掩人耳目,这一点白起亦心知肚明,因此早就猜到魏军会赶来追击。</p>

至于阻兵,指的其实就是魏将唐直、焦革二将的驻防军队。</p>

这两位来自魏国河内的将领,颇有眼力地营寨建造在关键之地,即扼守住了西侧的雒水,前几日曾让秦将向寿屡攻无果,又扼守住了通往南边的要道——若是能突破这座魏营,秦军其实有机会突袭韩军的后方,对此刻想必正在攻打新城的韩军以背后痛击。</p>

不错!</p>

纵使在眼下这种时候,白起仍在努力谋划着致胜的策略,即使他对魏军如今的“主帅”——即那位“魏军师帅”颇为忌惮,但他与生俱来的骄傲,迫使他绝无可能在任何人面前示弱。</p>

若敌军弱小,则将其歼灭;若敌军强大,则运用策略将其歼灭。</p>

这正是白起所奉行的兵法——他根本不在意打下多少城池或丢掉多少城池,他只在意敌我双方的伤亡情况。</p>

正因为奉行这样的兵法,事实上就算是处于撤兵状态下的白起,其实亦是具有极大杀伤力的,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利用一切条件杀死敌军有生力量。</p>

这不,魏将窦兴就一头撞入了白起布下的陷阱。</p>

“魏军的追兵,相信绝不单单只有那窦兴,叫童阳加紧进攻,务必在其之后的援兵赶到前,将窦兴军击溃!”</p>

在听罢传令兵传达的消息后,白起冷静地下令道。</p>

“喏!”传令兵依令而去。</p>

看着那人离去的背影,白起不易察觉地微微皱了皱眉。</p>

大多数人,在面对绝望时会非常脆弱,但若是迈过了绝望,则会变得比曾经更为坚强,伊阙山一带的主力魏军便是如此。</p>

在几日之前,当那数万败卒惶恐地逃入伊阙山时,就连他白起亦不曾对这支败军引起重视,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魏军败卒只不过已是待宰的羔羊罢了,尤其是在擒住魏军主帅公孙喜后,白起当时都以为自己已经赢定了——接下来他所要思考的,只不过是他秦军以什么样的大捷来相送助他成名的三十万魏韩联军。</p>

比如说,将其全军歼灭?</p>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当时羸弱的魏军当中,却还藏着一头猛虎。</p>

不自觉地抬手摸了摸左肩,白起仿佛摸到了甲胄下的箭创,而同时,他的脑海中亦浮现出了那个曾经一度让他面对死亡的家伙——那个至今为止他只知道对方姓(氏)蒙的“魏军师帅”。</p>

在魏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此人精准地抓到了他秦军唯一的一段虚弱期,鼓舞魏军士气骤然反制他秦军,即是身处敌我立场,白起亦忍不住想为对方抚掌称赞:妙!着实是妙!</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只是那样的家伙,此前在魏国为何籍籍无名呢?』</p>

白起心下感到十分不解。</p>

毕竟在他看来,那个“蒙氏魏将”,可要比天下闻名的公孙喜难缠多了,感觉对方的才能不在他白起之下,难以想象这种人物却至今还未在魏国出人头地,以至于白起这几日派人四处打听,却也不知对方究竟是何来历。</p>

就当白起思索着对面那个对手的事时,有一队士卒急匆匆地从远处奔来,待靠近后,有一名士卒抱拳禀报道:“白帅,孟轶将军命我前来传讯,前方雒水魏营内的魏军,不知为何主动出击了……”</p>

“唔?”</p>

白起闻言微微一愣,当即转头看向雒水魏营的方向,眼眸中闪过几许异色。</p>

孟轶,即是白起派去前往偷袭雒水魏营的秦将,白起对他的要求是,发动一次猛攻,若雒水魏营疏于防范则加紧进攻,反之,若这座魏营防备森严,便放弃强攻,另寻他处渡河。</p>

毕竟,虽说雒水魏营的坐落很关键,刚好卡死白起挥军向南偷袭韩军后背的要道,但白起也不是非得偷袭韩军,怎么想都是先撤退到宜阳更有选择的余地。</p>

至于新城的安危,既然向寿前几日没有按约与他在魏军主营汇合,这就说明他被雒水魏营的魏兵被挡住了,不难猜测向寿在几次强攻未果的情况下,必定会返回他秦军主营去了——倘若此刻韩军已攻陷了他秦军主营,向寿必定退守新城。</p>

新城再怎么说也是韩国为了阻挡他秦国入侵而建造的城池,既有向寿把守,又岂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韩军攻破?</p>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白起一点也不着急支援新城——若有机会,他自然不会拒绝助向寿一臂之力,对韩军展开前后夹击;若没有机会,他也不会强求,先撤退至宜阳,然后看具体情况再做出后续的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