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违和二合一(第1/3页)

作品:《战国大司马

『PS:其实我昨天是十点半发布的,我也不明白网站怎么半夜两点才给我发布,可能是最近在“净网”行动,审查比较严,大家可以点个自动订阅等第二天再看嘛~』</p>

————以下正文————</p>

“进攻!进攻!”</p>

“快快快!攻上城墙……”</p>

“挡住秦军!”</p>

落日前的最后一波攻势,秦军的攻势愈发凶猛,在短短的一刻时内,南城墙便有六处被秦军攻入,以至于似蒙虎、华虎、穆武、曹淳等方城的将领们,不得不来回奔走支援,甚至到最后,就连蒙仲亦亲自上阵,手持利剑与秦卒厮杀。</p>

不得不说,蒙仲的亲自上阵,着实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方城的魏卒们。</p>

而此时在秦军的本阵处,司马错在见到蒙仲亲自上阵后,也终于能将这位年轻的方城令与猛将联系起来——在此此前,他一直误认为蒙仲是擅长智谋而弱于武力的将领呢。</p>

对此,白起倒不并不意外,因为二人曾经在伊阙山上初次碰面时,白起就跟蒙仲交过手,当时他就意识到,对面那个年纪看起来比他还小两岁的劲敌,其个人武力反而要在他之上,仿佛是从一次次战场上拼杀过来的老卒。</p>

也难怪,毕竟秦国目前对蒙仲尚不是很重视,并没有专门派人打探蒙仲的底细,否则像司马错等人就会明白,蒙仲是一步步从士卒层爬上来的,虽然很少亲自上阵杀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欠缺冲锋陷阵的经验。</p>

“天日彻底暗下来了。”</p>

司马错看了一眼西边已渐渐隐于群山的太阳,故作漫不经心地提醒着白起。</p>

其实他也看得出来,此刻方城明显已经是强弩之末,倘若再发动一两波猛攻,或就能在今日打下这座城池,但问题是,此刻的天色实在太暗了,虽说还不至于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但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双方将士的视线。</p>

他不想干涉白起,但他心中仍然觉得,今日还是暂时收兵为好,反正在他看来,明日白起势必可以攻破方城的。</p>

当然,倘若白起不肯听从的话,他也会尊重白起的意见,毕竟这次二人之前立下的约定。</p>

只见在司马错的暗中关注下,白起久久的目视着方城,旋即长长吐了口气。</p>

其实白起也知道,倘若他此刻不顾一切下令继续强攻方城,方城迟早会被他攻破的,但这样一来,他麾下秦军士卒的伤亡就会很大,不利于日后与魏韩两国的军队作战。</p>

万一魏国已派了一支援军支援方城,且被蒙仲藏在隐秘的地方呢?</p>

在己方士卒精疲力尽的情况下被敌军趁机反制,这种大亏白起早在伊阙之战时就已经在蒙仲手中尝过了,他很清楚,蒙仲非常擅自把握整个战局,一旦他露出破绽,就会遭到对方的反制。</p>

这也正是白起今日从始至终只派出了五万军队的原因,他剩下的两万军队,他一直都不敢动,防的就是蒙仲故技重施。</p>

唯一的问题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做到昔日许下的誓言了,这未必不会成为日后蒙仲嘲笑他的话柄。</p>

想到这里,白起瞥了一眼即将彻底隐于群山之后的夕阳,心中若有所思。</p>

片刻后,在白起的命令下,秦军的本阵终于响起了代表撤兵的鸣金声。</p>

在听到这阵鸣金声后,方城城下的秦军带上尚未被摧毁的云梯与长梯,如潮水般地撤退。</p>

继而,方城西郊那边亦响起了鸣金声,显然楚军也在准备撤退了。</p>

此时,前军大将孟轶来到了白起与司马错面前,急切地说道:“白帅,请再给末将一次机会,只要再一个时辰,末将定能攻破方城!”</p>

话音刚落,似仲胥、童阳等将领亦是纷纷附和。</p>

而在旁,季泓亦劝说白起道:“白帅,当日我等于方城外立下誓言,言今日再来时必定攻破方城,若此刻撤兵,必定助涨了魏军的气焰且对我军的士气有所打击,不如让军卒们后撤五里,饱食歇息片刻,继而再复攻城。……我观方城已是强弩之末,未必还能抵挡住我军。”</p>

不得不说,这一番话,亦恰恰说中白起的心坎,只见他想了想说道:“先看看军中的士气如何,再做打算。”</p>

平心而论,此时秦军的士气,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虽说今日的攻城使秦军士卒们损失惨重,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真正影响士气的,还是因为秦军最后一波攻势被方城挡了下来的关系。</p>

正是因为这最后一波攻势被方城魏军所击退,才使秦军的士气出现了较大的浮动。</p>

见此,白起与季泓附耳说了几句,准备待会与诸将联手演一场戏。</p>

而与此同时,在方城的城墙上,蒙仲拄着利剑目视着秦军撤退。</p>

只见此刻的他,身上衣甲满是鲜血,与平日里的儒雅判若两人,但看到此刻的蒙仲,城墙上的魏卒们反而感觉更为安心。</p>

“万岁!”</p>

“秦军撤退了!”</p>

“万岁!”</p>

眼瞅着城外的秦军如潮水般撤退,城上的魏卒们不由得欢呼起来。</p>

在这些欢呼声中,同样满身血污的蒙遂走到蒙仲身边,在如释重负般地松了口气后,低声说道:“总算是守下来了……我真怕这些士卒们抵不住秦军的压力……”</p>

“这个惊险是值得的。”</p>

转头看了一眼那些正在欢呼的魏卒们,蒙仲压低声音说道:“经历过此战,这些新卒才称得上是可以信赖……”</p>

蒙遂点了点头,他知道,蒙仲决定不立刻撤兵的原因,除了怕被白起看穿他们某些安排,同时也是为了借秦军磨砺这些只经受过几个月训练的新卒。</p>

虽然今日这场仗,这些新卒们亦是损失惨重,但这是值得的。</p>

在秦军的压力下,这些幸运能活下来的士卒,极为迅速地就脱变为了可靠的士卒,这使得蒙遂对接下来防守阳关助添了几分信心。</p>

正所谓慈不掌兵,倘若今日不能借秦军磨砺这些新卒,待他们日后撤退到阳关后,未必能挡得住秦军的猛攻,而一旦阳关被秦军攻破,那就一切都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