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平匈奴策(第3/3页)
作品:《三国之帝国崛起》对于护军刺史府平时不参与管理,因为这里人员都是各地方自己定的,除非有战争需要征调才会由刺史府直接接手征调。这些人都经过合格的军事训练,紧急时刻拉上战场就是战士。</p>
同时对护军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刺史府的命令是第一位的,而各县护军的头都是从郑啸军现役部队拆下来的人。都是可以保证忠诚的,而这也成了护军军头的选拔定理,必须是在现役部队中服役至少三年的人才有资格来这里担任军头的。</p>
这样的机制不但保障了护军的忠诚度,而且从现役部队下来的人可以很大的提高护军的战斗力。没有系统的训练再强壮的士兵也不是合格的士兵,西凉兵的训练更是严酷,不到危急时刻,训练不足一年的士兵是休想上战场的。现在西凉兵少,就只有走精兵政策了,大力整训一定要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p>
这下可忙坏了各地的官吏,一次浩大的人口普查工作开始了。这些官吏们被严令一天逼的满地跑,生怕遗漏了一个人。用他们抱怨的话来说就是“刺史大人真是铁了心了,估计连家里的耗子都要登记是公是母了。”</p>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西凉原本就有很不错的人口普查工作。但是最近移民来西凉的人很多,登记分地的又都是一家中的壮劳力,可这家其他人有几个那谁也不知道。</p>
必须要查清楚现在西凉辖下一共有多少人丁,这对以后的战略制订是非常有影响的。民力有多少就决定能保持多少军力,而军力有多少又直接决定了他的武备。武备不足的话那就什么都没的说了,羌人,胡人,月氏人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p>
西凉大地现在因为有了众多的移民显的欣欣向荣,春天到了,在田地里耕作的人也开始了一年的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年头粮食太重要了,有了粮食才能让社会平稳,饿肚子的百姓会造反的,黄巾之乱可是不远啊。</p>
现在外面到处还在闹黄巾,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让不少地方的官吏都很头痛。西凉这边暂时还算风平浪静,羌胡人作乱刚被剿灭,羌胡人现在也没有闹事的,黄巾也没有在西凉闹腾起来。</p>
郑啸要趁着这个和平的时候全力发展,西凉这里的基础毕竟要比中原薄弱些,虽然他老爹郑睦已经让西凉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和中原的差距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弥补的。</p>
在春耕开始的时候郑啸就开始了整编前面历次买来的黄巾俘虏,这些俘虏都是要有大用的。马腾北伐匈奴,郑啸东征黄巾都战死了不少士兵,这些士兵的军功要赏赐,他们的家人要照顾。</p>
这些战死的士兵里不少人家里劳力比较少,其中是家中兄弟上阵皆阵亡者也不乏其人。这些英勇的战士在生前没有辜负西凉勇士的称号,他们死后郑啸也不会让他们的家人衣食有缺。</p>
赏赐的土地财物是很丰厚,可在丰厚的赏赐也换不回他们亲人的生命。生活要继续,部分黄巾俘虏就被集中起来,一些拉去屯田供给军粮,一些被分配给功勋将士为奴。期限都是二十年。二十年后孩子们长大了,又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了。</p>
不过绝大部分俘虏都被用于基础建设了,西凉现在要发展的基础设施太多了。城池加固,道理开拓,灵渠的维护,城市的开发等等,感觉这些俘虏一个掰成三个用都不够。</p>
西凉的徭役又轻,而且徭役是要给钱粮的,这些俘虏则只要给吃饱就成了。多好的苦力啊,当时为什么不多弄一些呢…………</p>
现在还要镇压住羌胡人,西凉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战争对发展的破坏太大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