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帝国东北(第2/3页)

作品:《三国之帝国崛起

“一切顺利,已经在扶余设立了十三处大市,行商者全部纳入那里。草原人想要交易,必然会到那里。”</p>

“好,在增加一些。今年铜钱的铸造量够吗?”</p>

“这个…………陛下,能不能在增加一些,现在虽然铸造的不少,可是依然不够用。”</p>

嬴啸想了一下,又问:“铸造太多了不会有影响吧。”</p>

“陛下放心,现在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这铜钱只有不够用,不会有问题的。”</p>

“恩,扬州和交州那里先后发现了不少铜矿,只是因为道路问题,还不能大规模开采,在等待一段时间吧,过段时间那里可以建立作坊,专门进行铸造铜钱。现在扶余境内的铜钱流通进展的如何?”</p>

“呵呵。”说起这个,杨松也得意的笑了:“启禀陛下,比估计的还顺利,扶余中大多部落是以牛羊与兽皮为交换单位的。而在各个大市之中,以秦钱为准,他们没有什么抵触之心。这一切都很顺利。”</p>

“很好。”嬴啸安心了,只要将经济体系完全的融合入帝国,这些剩余的扶余人就闹不起什么事情来,他们的文明本就落后。嬴啸本想将他们全部内迁到中原的,但是现在这样做却不合适,扶余是要作为一个桥头堡的,而现在帝国却没有那么多的平民迁徙过去。</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嬴啸恨不得一下子增加无数人丁,他便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疆拓土了。现在却面临了一个打下来领土,却没有足够的人去移民的结果。</p>

虽然这些年嬴啸一直与民修养生息,人口增长很快,可是帝国的疆土何其庞大,中原还有的是地方,谁愿意去草原啊?最后干脆将有功劳的将士都封在了扶余,不少军人都有自己的奴隶在给他们放牧牛羊。</p>

对于以往的扶余奴隶来说,给谁当奴隶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个主人而已,反正秦军士兵不可能长到草原,他们只是委派家人每年去收钱就是了。别的时候,这些奴隶还是蛮自由的。</p>

“好了,朕打算明年在减低丁口税,你看如何?”</p>

“不会吧,又减税?陛下,这可不成,虽然这是惠民之举,可总让国库损失税收来源,这不好吧?”</p>

“那你说,丁口税现在很多吗?”</p>

“一人一年二十钱,实在是很优惠了,陛下,这已经很让百姓们感恩戴德了。”</p>

“是啊,就算将这二十钱全部去掉,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吧。”对于杨松,嬴啸也清楚,这家伙,对于国库里的钱看的很紧。</p>

“陛下,这丁口税一个人头上是不多。但是大秦有多少百姓啊?合起来就很多了,在减少,不如免除这丁口税算了。”</p>

“免除,好啊。朕正有此心,杨松,你可算大方一回。”</p>

被嬴啸玩笑话弄的不知所措了,杨松也一下晕了:“陛下,臣只是戏言,您别当真。”</p>

“你可以戏言,但朕却不可以。好了,不开玩笑了,杨松,换个角度想想,朕现在只要表现出减少丁口税的意思,百姓自然就会开枝散叶,扩大香火。”</p>

“陛下,这二十钱的丁口税已经很低了。百姓完全可以负担的起,您实在没有必要在降低了啊。”</p>

“杨松,朕现在缺人,帝国现在缺人啊。朕本来想向扶余移民,但是却没有多余的人。没有子民去生活,朕要占据那么多地方做什么?难道培养新的门阀来与朕对抗?这人啊,就是这样,一旦有了太多的力量,就会有太多的心思,这不好,非常的不好。”</p>

“臣明白,只是陛下,这光减税也不顶事啊。”</p>

“呵呵,朕只是表明自己与民修养的态度,其实减不减那一点税都不要紧。但是百姓会感谢朕,他们会拥戴朕。帝国的人丁将不断的增加,只要朕在有其他方面的举措,这一切都会实现。”</p>

“陛下英明。”都到这份上了,杨松还能说什么。不过丁口税本身就很少,就是在减一点也没什么。自嬴啸掌权,这丁口税就减少到一个很少的程度,现在又减。百姓只会感激,虽然减少的不多,但是这是关爱他们的举措。必然有人唱反调,认为减的少,可是又有什么用处?</p>

缴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秦国的税已经少了许多了。做人要知足,嬴啸大量的选拔三老,不是吃饱了没事养着这些人,这些人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大部分百姓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这些三老有威望,百姓们会听他们的话。他们就是朝廷在民间的传声筒,将朝廷的旨意传达给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