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齐王的决断(第2/3页)
作品:《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使者没有一丝迟疑,跪道:“从地道侥幸脱困!我家大人说深受君恩,却没有守住昌国,已无面目面见王上!”说到这里,使者面露悲壮之色,言道:“小人读书虽少,也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田县令于我有活命之恩,今大人辞世,家人无一幸存!我已代大人向王上示警,已无遗憾,当在九泉之下侍奉大人!”说完,尽然径直撞石柱而死。</p>
貂勃唏嘘不已,对方以死明志,可谓壮士。如果不是自己的逼迫,想要试探对方是否为赵国细作,结局怕会两样。但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赵国大军直指临淄,齐国大危,是战是和,当速做计较。</p>
齐王这个时候终于缓过神来,望着尚有余温的血迹,惨然道:“传寡人的旨意,将这位壮士厚葬!”</p>
侍卫们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收拾了大殿,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了宴饮的心情,一应的酒食也一并撤了下去。也就是趁着这个功夫,群臣们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紧张。毕竟赵军还未打过来,往日的风度渐渐回到这群“肉食者”身上。</p>
“王上!前几日丞相还传信说赵军迟迟未动,并没有大的战事发生。如此看来,赵军当是置我齐国与魏国大军于不顾,偷袭临淄,所带粮草必然不多。当务之急乃是火速征召各郡县起兵勤王。待赵军粮草断绝,临淄之围自解。”一名老成持重的御史进言道。</p>
“不妥!不妥!”当即有人反对道:“临淄之兵只有三万之数,赵军来势汹汹,其粮既少,必然急切间想要攻破临淄。赵军的战力诸位是知道的,临淄压力必大。若是征召各郡县青壮,兵少则不能解围,兵多则耗时必久。不如速令丞相领军回援临淄,方为上策!”</p>
“然也!然也!”有人当即起身附和,赞同道:“安阳距离临淄不过四百余里,大军疾行四五日即可抵达。赵军再如何强攻临淄,我们也能力保临淄五日内不失。王上乃万乘之躯,临淄乃国祚所在,不容冒险,一切以稳妥为主!臣亦赞同此计!”</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此言一出,附和者络绎不绝。人人皆知道,田单是齐国仅有的名将。眼下临淄遇险,众人自然而然地希望解围的乃是田单。换做是他人领军,还真怕打不过赵军。至于聊城方面的赵军会不会待机而动,从后方骚扰田单的大军,这就不是大家考虑的事情了。毕竟,勤王本来就是田单应尽的责任嘛。何况有近十万魏军侧应,赵军怕是难以掀起什么风浪!</p>
貂勃见齐王意动,心中大道不妙。这些子大臣,身在危局,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自保。说的好像田单的十万大军不在临淄,临淄随时都会失守似的。要知道,临淄可是有三万大军的,还有数万青壮可以征调。赵国大军总共才十五万,又在聊城留下了不少的兵力迷惑齐魏联军,临淄真要坚守的话,起码可以坚守几个月。但也许燕国攻破临淄的阴影还在,齐国多数大臣们居然未战先怯。将田单调过来容易,可这就能解临淄之危吗?貂勃可不这样认为!</p>
趁着齐王没有开口,貂勃正色道:“启禀王上!急调丞相回军临淄一事,臣以为万万不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