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计中计(第3/3页)
作品:《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所以,一方面,韩、赵联军加强了营寨的防守,一面秘密调动军队,打算在秦军露出疲态的时候,反击秦军。直到第六日,五万秦军渡河而来,廉颇、暴鸢、李牧才意识到,白起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原来是有援军来增援。看秦军猛攻不止的架势,也许,后面还有陆陆续续的援军抵达。三人自然不敢怠慢,当即禀报后方,希望可以得到后续的援军,以维持对秦军的兵力优势。</p>
魏国,大梁。</p>
蔡泽通过宦者令的引见,终于见到了魏王。对于秦国使者蔡泽的到来,魏王原本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在魏王看来,秦国多半是来向自己求援的。但自己迫于形势,已经答应出兵讨伐秦国,这个时候与秦国使者见面,传扬出去,总归对自己的名声不好。</p>
如果不是宦者令劝说魏王,说王宫内外皆是魏王的心腹,秦国使者又是秘密来大梁,消息是不会走漏,这是其一。其二,对秦国使者避而不见难免会让秦国认为魏王怕了秦国,传扬出去对魏王的名声不好,魏王可以给秦国使者一盏茶的时间,权且听听秦国的来意,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保不准日后魏国还要和秦国合作,何必现在就堵死了这条道路呢?!魏王这才勉强同意接见蔡泽。</p>
蔡泽知道,和魏王的这次见面决定着自己下半生的荣华富贵。来大梁前,自己信誓旦旦地向秦王保证可以说服魏王,让秦国可以借助韩、赵会盟一事得利。哪怕是魏国已经决定倒向韩、赵两国,对秦国宣战,蔡泽也不改自己的初衷。</p>
这是一场豪赌,赢了,蔡泽可以跃居魏冉之上,继任丞相,封侯不过是举手之劳。输了,自己就是声明败裂,再也难以在秦国出头。也许要到赵国、韩国或者其他国家,从头来过,甚至于,自己将直接被盛怒的秦王拉出去五马分尸。</p>
难得秦王肯信任自己,蔡泽决定为了荣华富贵,搏上一搏。想要说服魏国改变主意,就要坚定魏王的信念,只要魏王铁了心跟随自己冒险,那任凭魏国大臣们怎么苦苦相劝,也是无济于事!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蔡泽根本就没打算去见信陵君等一干重臣。若想要成功,就必须在和魏王的第一次见面,敲定这件事!</p>
看见魏王超自己走过来,蔡泽并没有马上行礼,这个时候,自己的姿态绝不可能太低,否则就会被魏王轻视;也不可过高,否则就会令魏王恼怒。在魏王落座盯着自己后,蔡泽才一脸玩味地说道:“臣秦王使者蔡泽见过魏王!”</p>
魏王倨傲地望了眼蔡泽,不太耐烦地说道:“先生远道而来,有话直说,寡人身子乏了,想早点休息!”</p>
蔡泽瞥了眼外面日头正在中央,明明是中午,魏王却道困乏,不待见自己之意已然是昭然若揭。蔡泽也不恼怒,反而笑吟吟地说道:“王上好闲情雅致,魏国危在旦夕,王上却有心情休息。唉!罢了!罢了!臣还是去新郑走一遭吧!”</p>
魏王心里恼怒,却不好当场发怒,只是冷哼一声,道:“先生危言耸听了吧!如今韩、赵、魏三国联盟,马上就要起兵伐秦,危在旦夕的明明是你们秦国,寡人的魏国稳如泰山,何来先生的危在旦夕之说。如果先生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哼哼!”</p>
蔡泽长叹了口气,似乎在惋惜魏王看不清局势,作揖道:“王上说秦国危在旦夕,臣不以为然。王上以为秦国危在旦夕,不过是觉得集合韩、赵、魏三国之力,我们秦国势必不能阻挡,是否?”</p>
魏王微微颔首,脸上的嘲讽之意明白无误地告诉蔡泽,魏王就是觉得秦国要坚持不下去了。</p>
蔡泽呵呵一笑,道:“赵惠文王新崩,赵王年幼,主少国疑,加之我们秦国伐赵。否则,以赵国的国力,何必屈居韩国之下?如今三晋伐秦,秦王不愿意徒与赵、魏交战而令韩国得利,已然决定退守西河之地。凭借河水之阻隔,潼关之险要,三晋想要攻入我们关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王上以为然否?”</p>
魏王只是冷哼,却不接话。魏王自然知道,蔡泽所说的绝对是真理。除非三晋愿意付出巨大的伤亡,突破秦军的河水防线或者攻克潼关,否则决计伤不了秦国的元气。最多,不过让秦军损失些人马罢了。一旦秦国退兵,赵国怕是也不愿意徒增伤亡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