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大梁之战上(第2/3页)
作品:《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韩王笑着点了点头,道:“爱卿请起!诸位为我大韩开疆扩土,皆是大韩的功臣,大韩的栋梁!”</p>
“谢王上夸奖!此乃臣等本份。”众人齐声回道,显然是做过排练。</p>
虽然已是五月,白日的时间越来越长,但要安排一支超过二十万的大军扎营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韩王命令各营校尉依照出征前编好的次序各自扎营结寨,今日权且在林县休息。韩王则带领治粟内史刘光、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南阳郡郡尉魏辙、羽林军校尉韩腾(即原本历史上灭掉韩国的内史腾)、虎贲营校尉朱亥进城一同议事。</p>
端坐在主将位置上的韩王当仁不让地先让蒙骜介绍如今的魏国形势,以便众人集思广益,商讨如何讨伐魏国。也好分工合作,事半功倍。韩军虽有三十万之众,但战争不是儿戏,人数上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决定战争是胜负,战争的策略才是关乎一场战争成败的关键所在。</p>
蒙骜对此显然早有准备,虽然没料想到主将会是韩王,但亦是侃侃而谈道:“如今楚国已经退兵到襄陵以南,魏、楚两国的边境恢复到三个月前的情况。大梁大概派出了两三万的兵力南下收复雍丘、襄陵等地。如今大梁城内外的魏军当在十八万人到二十万人之间。魏军沿着丹水构筑了两道防线,南北长约三十里,在上游,亦有数量在五千人以上游骑。我军想要渡河,势必会惊动魏军。”</p>
韩王无悲无喜地点了点头,道:“魏国这几个月损失的大军当在十三四万,大梁附近集结的魏军又有二十多万,看来,魏国把举国的精锐之兵都调到了大梁啊!其他地方势必空虚,我们有没有利用的可能?”</p>
蒙骜理解了韩王的意思,摇了摇头,道:“恐怕不能!若要神不知鬼不觉地绕道到大梁腹背,就必须借道楚国,否则,这丹水就是必经之路。对于大梁,只能是强攻了。”</p>
韩王点了点头,没有强求,阳谋就阳谋吧,韩国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士气上都远胜魏国,可以以堂堂正正的手段击败魏国。魏国现在对丹水以西的动向一无所知,而且,蒙骜令人摆出的撤兵架势已经成功瞒过了魏国。魏国现在正等着韩国主动退兵呢!</p>
“适合渡河的渡口有几个?”韩王追问道。</p>
蒙骜指着舆图说道:“总共有三个,这三个渡口最少的也有两万魏军把守。”</p>
“两万魏军”,韩王楠楠说道,不经意地看向魏辙,问道:“南阳舟师最快多久可以到达?”</p>
临行前,韩王已经考虑到魏国会沿着河水设防,特地调派韩国成军最早的南阳舟师北上颍川,支援大军渡河。从南阳到颍川,走水路的话要绕一个很远的道,好在,韩国在一年前就考虑到以后要攻打齐国、魏国,在河水上也开始操练舟师,所以,三川郡战船是不缺乏的,缺的是能征善战的舟师,毕竟,舟师不是短期内可以促成的。而南阳舟师正好可以出人,颍川舟师出船,扬长补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