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东郡之战(第2/3页)

作品:《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齐、赵联军有多齐心协力,李牧、蒙骜并不知晓,但他们确定,如果己方堂而皇之地将所有的兵力呈现在廉颇、后胜面前,即使他们有所龃龉也会齐心协力,因为他们会意识到,韩国对齐、赵联合起来肯定早就了如指掌!他们或许会退兵选择另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或许会按兵不动,事情的发展会失去韩国的掌控!</p>

正月初七,晴,齐、赵联军大营,赵军中军帐。</p>

虽然赵、齐两国大军合兵一处,但为了防止两军的士卒混在一起,影响作战,两军的营寨还是分开的。赵军占据平阳城的东、南两面,齐军占据西、北两面。这样的布局建议是由廉颇提出的,潜在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后胜自然知晓,平阳以北靠着河水,河水对岸即是赵国,西面则是东郡的腹心之地,也会是韩国援军出现的方向,齐国若是未战先怯、不战而逃,首先要问问赵军答不答应!变相的,齐军遭到了赵军的胁迫,虽然赵军的数量不过是齐军数量的一半,但胁迫这个词用在齐军身上,并不为过。</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如今统一指挥齐、赵联军的,作为联军主将的乃是廉颇,虽然廉颇并不能真正指挥得动二十万齐国大军,但这样的身份、地位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廉颇派人去请后胜来赵军的营寨商议如何攻城,后胜一方“欣然”赴约也就不足为奇了!</p>

“将军要佯攻东门,实际主攻西门?”后胜在听完廉颇对攻打平阳的建议后,不由的皱起了眉毛。</p>

和后胜相比,他身后的齐国将领们则是没有那么好的涵养了!廉颇声东击西的计策如果换个地方,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计策。但要知道,平阳城外的西门外可是有一个韩军营寨,粗略看上去,也有五万人之众多。若按照廉颇的意思去办,齐军将要面临五万韩军和城内数目不详的韩军的夹击,廉颇这是摆明了要消耗齐军的有生力量啊!</p>

廉颇长叹了口气,并不理会后胜身后那些齐军将领想要吃人的目光,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赵军长途跋涉而来,又经历了一番和韩军的鏖战,士卒已经疲惫不堪!颇向来听闻齐国之兵精锐,不下秦国锐士!也是仰慕久矣!若要攻克平阳,西门外的营寨是心腹大患,有我们赵军牵制平阳守军,想必齐国大军应该可以拿下区区五万人的营寨吧!”</p>

后胜笑了笑,却是冷笑,并不答话。反倒是后胜身后的齐军副将言道:“廉将军此言差矣!末将倒是听闻贵国的胡刀士卒悍勇,冠绝天下!将军何不以胡刀为先锋,破开韩军营寨防御,我们齐军愿意作为后援,待韩军营寨被破,一拥而入!襄助贵军全歼这五万韩军,扬我齐、赵威名!”</p>

廉颇冷哼一声,暗自恼恨事到如今,齐国还是有一丝保存实力的侥幸心理!让齐国佯攻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廉颇不相信齐军可以拿捏住程度。如果不能将韩军守城的主力吸引过来,另外一侧的伤亡会比较大!当然,廉颇提出这样的建议肯定是有私心的。赵军数量如今只有十万,齐军数量却有二十万,如果赵军损失再大些,齐军的话语权就会被加重许多!赵国能够瓜分的利益相应就会少很多!在河内战场上,赵军损兵五万总要讨回来,这里,只能从东郡上面做文章!</p>

“后丞相可有什么良策?”廉颇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笑吟吟地望着后胜说道。</p>

后胜略一沉吟,也知道不好彻底得罪死赵国,说道:“韩军营寨和平阳城互为犄角,若是同时攻城、攻打营寨,怕是两者不能得兼!无论是赵军攻打营寨还是齐军攻打营寨,伤亡都会比较大,毕竟,韩军营寨内可是有超过五万大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