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人情冷暖(第2/3页)
作品:《生于望族》柳顾氏干巴巴地道:“那就让你四婶带她去吧!我是不想见那几个人了。他们知道你父亲辞了官,还不知道怎么在背地里笑话咱呢!”</p>
柳东宁无奈,只得应了,回头便嘱咐文娴,去请柳四太太做引领,拜见各房长辈。文娴见他不肯陪自己,又哭了一场,才叫侍琴去请柳四太太过来说话。</p>
柳四太太已经让下人去跟柳顾氏身边的婆子打听过了,确认柳复是真的辞了官,而且有些细节之处,就跟柳东行此前传出来的话没有两样,顿时心凉了一半。这时她再接到文娴的邀请,便有些不高兴了。她是长辈,文娴有事托她,合该主动上门才是,怎的还要她自己去?便不紧不慢地,推说事忙,等到第二天才去,面对文娴的请托,她也是半推半就的,拖了半天才答应了,却没特地嘱咐别的话。</p>
于是,文娴在柳四太太的带领下,前去拜访各房叔祖母与婶娘、妯娌姐妹们时,便依照自己平时的习惯行事了,礼数是周全的,姿态是娴静的,见面礼也合规矩,却隐隐透出一种高高在上的隔阂感。</p>
别人问话,她便微笑着应两句,别人说错了,她就一本正经的纠正对方,有人想打哈哈混过去,她还非要继续把话说完。除此之外,她从不主动提起话题,也不参与婶娘们的说笑闲谈,有两位有心巴结她的婶娘夸起她的堂姐妹文怡,想讨她欢喜,她却显得十分不自在:“九妹妹哪有这么好呀?婶娘们别太抬举她了。”</p>
若换了是单纯的姐妹,这话倒也没什么,不过是谦虚罢了,但文怡已经是她的妯娌了,还是嫂子,她这么说倒显得酸溜溜的,加上她的性情不合群,又喜欢说教,柳家小姐们都不乐意与她亲近。半天下来,她觉得郁闷,别人也感到难受。</p>
等文娴与柳四太太走了,几位柳太太便聚在一起议论:“宁哥儿这个媳妇怎么是这样的性子?太没眼色了!我不过是记错了一句古话,她非要盯紧了不放,显摆她学问好么?!”</p>
“可不是吗?她与行哥儿媳妇不是姐妹么?怎的性情差这么多?行哥儿媳妇也是大家千金,也有学问,可对我们却一向是礼数周全、恭恭敬敬的!”</p>
“别说眼色了,只提用心,她们姐妹俩就差得太远了。族里谁不知道我从不穿绿色料子做的衣裳?宁哥儿媳妇偏要给我两幅绿色的料子,这是什么意思呀?!”</p>
“我那份也是,族里谁不知道我婆婆守寡多年,素来是不许家里人穿花缎子的?我们全家都只穿单色的料子,她却送了我两幅大花料子,叫我怎么拿回家呀?!这种事只要稍稍一打听就知道了吧?她连这点心思都不肯用,是不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呀?!”</p>
“老二家的是诰命,咱们不敢跟她一般见识,可宁哥儿媳妇算什么?!不过是个晚辈,又是头一次回老家见亲人,就敢这般拿大,以后她做了宗妇,还不知会怎么待咱们呢!”</p>
柳氏一族的女眷们私下议论纷纷,但文娴却全然不知情。回到家,她向柳四太太道了谢,又送了一份谢礼,便告退回房了,想起今日见诸位长辈时,每个人的态度都很亲切,她也没出过半点差错,只觉得自己今天做得很好,这么一来,她先前与侍琴商议的事就成了一半了。东宁来问结果时,她也是这么说的。</p>
柳东宁却半信半疑,他不是个笨蛋,父亲辞官,京城中人对他家的态度就有了变化,甚至连他至亲的外祖家,态度也与之前有所不同。经受过种种冲击后,他对人情往来等事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知半解了。他留意到,父亲此番回乡后,前来拜见的族人少了许多,向来有不和的族人未到不说,连以前上赶着巴结他们家的族中长辈,也有许多缺席了。他有心要向堂兄弟们打听原因,别人却只是笑着打哈哈,转开了话题。他只能猜想,大概是族人见他父亲辞了官,所以才会变脸的。</p>
不但族人,连恒安城里其他的人家,以前一听说他与母亲回来了,都是上赶着拜访送礼的,如今却过了两天还没见人上门。人情冷暖,不过如此。</p>
这件事让他心情郁郁,想要告诉父亲柳复,柳复却只顾着见客人,检查两个庶子的功课,安排他们附馆读书之事,见了他,也只是叫他好生读书,多劝抚母亲,除此之外再无别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