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2/3页)
作品:《重启大明》“起来。”孙太后仍旧是那没有什么感**彩的腔调,然后她没有说话,一直到兴安小跑着,拿了那折子过来,她才开口道,“呈上来。”接过折子,她戴上了丁一送来的、如今大明尚是独一无二的老花镜,看得很仔细,来回看了几次,然后对景帝说道,“皇帝也看看吧。”</p>
景帝倒是看得快,几乎不到半炷香,就把两份奏折看完,看罢了脸上的神色愈更无奈:“朕方才便对大伴说,看与不看,尽是一样的,这两个奴才所说的,如晋便是在军中教士兵识字,也是教他们忠君爱国,和先前是一般无二的,如晋的忠心,真是世间少有。”</p>
是不是世间少有,这就不好说,景帝话外之意,无非就是很难捉到丁一的把柄,他根本就不寄望那两个宣旨太监,有什么新的发现,所以才会说,看与不看都不外如此罢了。</p>
“皇帝近来可有读书?”孙太后摘下老花眼放好了,端起茶杯,浅尝了一口,却是向景帝说道:“可还记淮阴侯列传么?”看着景帝点头表示记得,孙太后脸上终算了一点笑意,放下茶盏,对着景帝问道,“淮阴侯因何而亡?”</p>
淮阴侯就是韩信,她问的是韩信是为什么而死。景帝不知道孙太后怎么突然问起这茬,略一沉吟,才反应过来她是以韩信喻丁一,若论战功,确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虽然丁一还缺少垓下之战这等大规模战役的资历,但在这景泰朝,以丁一比韩信,是当得起的,不然朝廷之间,有谁敢说,自己军略胜过丁容城?</p>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景帝喃喃这么说道,这是据说韩信墓前的对联,说的是韩信成功和死亡都因为萧何这位知己;而活下来是因为漂母,被害死是因为吕后。当然景帝并不是用这句对联来作为回答,他是在组织语言,很快便抬头向着孙太后说道:“儿臣以为,‘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太史公批韩信‘伐已功,矜其能’正是如此,这便是身死之由来!”</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前面是出淮阴侯列传,这是指蒯通劝韩信造反,而后者不从的典故了。韩信觉得自己于国有大功,认为刘邦终归是不忍心夺了他的齐国的。景帝认为,正是因为对着刘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才是韩信的死亡的根源;后面是司马迁给予韩信的评语,说他太过目空一切,连刘邦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景帝总结道:“功高震主,且天家最是无情,淮阴何其太痴?”韩信太骄傲,也太天真了。</p>
孙太后听着,眼中便流露出一缕不易察觉的失望神色,这景帝,终归不是从小当太子养的,于这帝王之道,虽有天赋,却还是浅薄。只不过事到此际,孙太后不得已,也只能直言指点于他了:“若如是,张良、萧何安得流芳?”如果是因为刘邦无情,张良和萧何又没被杀?刘邦妒忌韩信的军略,难道不会妒忌萧何治国才干?</p>
“信拜大将军,尝献策曰:‘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已当死。”孙太后认为,在刘邦还没得天下,而刚刚拜韩信为大将军时,韩信献策所提的这个分封建议,就已埋下了取死之道,尽管刘邦得天下之后的确就是分封诸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