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战争结束前夕(一)(第1/3页)
作品:《重生在奥匈帝国》对于圣彼得堡来的外交官恩斯特并没有亲自接见,负责接待的是**的几位官员,甚至**部长都没有露面。很明显这样的态度有些惹怒苏维埃**的几位高官,其中一位还想要抗议一些什么但是最终却被自己人拦住。</p>
“抗议没有任何的作用,你应该清楚这一点。”</p>
为首的是苏维埃临时**的**长戈罗米科,他在苏维埃**中的排名能够位列前十,由此他的到来足以证明苏维埃**对于这一次的外交事件多么看重。路上的时候戈罗米科已经预料到是这样的结果,因此他并不意外也不愤怒,如果换成他也许也是同样的做法。</p>
戈罗米科都已经开口其他人自然也只能闭嘴不言,恩斯特不肯同他们见面他们也只能压住内心的火气同捷克公国**的官员进行洽谈。让他们更加不满意的是期间无论是捷克内阁首相还是**长都没有露面。</p>
这两日恩斯特拜访尼古拉二世的时间倒是不少,毕竟是恩斯特的岳父,尼古拉二世还在捷克公国捞到一个世袭伯爵的爵位,布拉格郊区的2000余英亩的土地每年带来的收益都足够维持他的生活,清闲下来的俄罗斯前皇储阿列克谢也时常同捷克公国的贵族见一见面互相接触一下。</p>
对于自己儿子的做法尼古拉二世并没有太大的抗拒,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尼古拉二世非常清楚。他明白皇位对于自己已经是奢望,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坚持固守那些老规矩?阿列克谢是他唯一的血脉继承人,只要活着、生活的好一些其他的他已经不再多想。</p>
三番五次的上门恩斯特也有自己的目的,尼古拉二世毕竟是担任多年皇帝的大国君主,即便他的一些做法导致今天的俄罗斯帝国覆灭,可是很多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恩斯特认为自己能够在他这里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镇压叛乱方面,要知道这位尼古拉二世可是被称之为“刽子手”。</p>
随着美国的到来和法国的例子在那里,欧洲的革命之风也很是强盛,恩斯特想要保持帝制不可避免的会同他们有一些矛盾。镇压不是解决的唯一办法也不是最有效的办法,可是某一程度上他却是最直接。</p>
尼古拉二世可以说是恩斯特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君主方面的事情不是普通老师能够教授的,斐迪南大公可以但是他并不适合来捷克公国。</p>
1918年已经到来战争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俄罗斯帝国虽然因为革命退出战争可是美国的参战首先让海军获得优势,而且日德兰海战之后制海权一直都被英国牢牢的把控着,这样的结果同盟国如何是对手?尤其自1916年开始同盟国就开始逐渐失去主动权,东线战场还好一些西线战场不能说一败涂地可也强不到哪里去。</p>
战争的态度渐渐明朗,而对于几乎算是拼凑起来的奥匈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危机。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在很多民族领袖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