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刑不上大夫一(第2/3页)
作品:《蜀汉的复兴》总体而言, 由于以前蜀汉政权各级官员都比较倾向于实干, 而雍凉本地的世家子弟由于生存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像洛阳那些世家子那样彻底的糜烂。加上现在雍凉各县下面最基层的亭长基本上都是以前蜀汉政权的退役老兵担任。所以, 这一次农业抗旱救灾运动,大致是严格按照关大司**要求在有序进行的。</p>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p>
“下官拜见大司马。”</p>
“咦?茂通,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p>
“下官今年四月初三从成都出发的。”</p>
“四月初三从成都出发?现在都五月十二了。你怎么走了那么久?哦,你可是在雍凉各地走了一圈?”</p>
常忌常茂通现在的职位是大司马府督邮从事。在关彝作为事实上的国务总理的当下,常忌这个头衔其实就相当于总检察长。作为穿越者,关彝对于司法权独立和检察权独立是非常认同的。所以平时很少给常忌安排具体工作。因此常从事的日常行踪,如果关彝不特别关注,并不太清楚。</p>
看着笑意盈盈的关彝,黑着脸的常忌叹了一口气,对着关彝深深一鞠:“敢问大司马,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大司马以为然否?”</p>
看着常忌这么郑重的神态,加上又突兀的来上这么一句。关彝的心头有了不好的预感:“这句话,若是戴圣的原意,则是无错的。若是按当下一些流行的观点,则是谬论。”</p>
所谓“刑不上大夫”,在《礼记》的原意是:贵族犯了罪,该抓就抓,该杀就杀,但是呢,到底是贵族,还是给你留面子。所以,肢体类的刑罚尽量不用。你作为贵族,到底是有廉耻的是吧?你犯了罪,自裁就是了。这里的“刑”,单单指的是肉刑(断手、刖鼻什么的)。</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而“礼不下庶人”呢, 是指“礼”的践行, 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撑。比如老爹死了要服丧三年,你家要是没有无数的奴隶给你种田, 你敢服丧三年?这样的礼,一般的平民是无法践行的。所以, 对于礼的要求,仅限于士大夫们遵守。为了生存不断劳作的普通人,就不要用礼去苛求他们了。</p>
应该说,这两句话都不算错。</p>
但是呢,总有达官贵人或者不学无术,或者故意曲解。把这话的意思解释成了:官员士大夫不受任何处罚,平民百姓没有任何权利。这当然就是极大的谬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