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章王铮出发(第1/3页)
作品:《护国大将军》这一场恶战,从午后的午时末,一直杀到天已黑透的戌时初,双方人马均是损失惨重。</p>
蒙辽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始终无法真正冲透郑军的大营。</p>
而郑军因为缺少轻骑,就只能在营内死守。</p>
幸亏郑军富得流油,霹雳炮、**包等大杀器准备充足,战时又没有节制地拼命泼洒使用,才堪堪挡住了蒙辽十五万轻骑的泼命猛冲。</p>
过了戌时,蒙辽军的南院大王韩德壤,一看己方损失惨重,却始终无法杀透郑军的大营,不能一战即全歼几乎全是步卒的郑军,不得已只得退兵。</p>
号角呜咽声传数里,接到撤兵的军令后,蒙辽军留下了满地的死尸,潮水一般的退去。</p>
蒙辽军退去之后,所有郑军首先是各自找地方放水撒尿,然后才瘫坐在地下稍微歇息。</p>
战况太激烈,厮杀的太狠,疲累是其一,四个时辰的不停歇搏杀,也该解决拉和撒的问题了。</p>
战后,曹显怕敌军再次袭营,不敢稍有懈怠,连下数道军令。</p>
严加戒备、救治伤员、打扫战场、收拾战械、扎牢大营,将士们只得重打精神按令执行。</p>
到了子夜,部分将士还在忙碌着扎营,而曹显的中军大帐里,依旧有一盏烛火摇熠。</p>
他连夜写了一份公文上报朝廷,又写了一封给王铮的私信。</p>
今日一战,他已感到了巨大的压力。</p>
如果不是众将士的忙而不乱齐心协力,如果不是霹雳炮和**包的大量使用,如果不是陈妍和邓化的及时增援。</p>
大营南门被敌军大量突破的后果,他不敢想象。</p>
韩德壤是蒙辽军中的少有悍将,他一生纵横沙场数十年,几乎从无败迹。</p>
他和耶律**两人,分治蒙辽的南北两院,是蒙辽的托孤重臣。</p>
据王铮说,他还是肖太后的情人,是蒙辽圣宗耶律隆旭的后父,深受蒙辽两任帝王,和现在垂帘听政的肖太后的信任。</p>
此人一生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别的不说,仅就他一个混在蒙辽朝廷的汉人,却能做到蒙辽的南院大王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了他的非凡。</p>
南院大王治理着蒙辽南部广大的区域,是蒙辽的**、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地区,比北院大王耶律**的地位还高。</p>
耶律**是耶律家族的重要人物,是蒙辽圣宗的叔父。</p>
和耶律**相比,韩德壤却更能获得肖太后的信任。由此可见,韩德壤确是个不好对付的蒙辽大将。</p>
和韩德壤交手,曹显不敢大意,他生怕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输不起,大郑也输不起。</p>
因此,他想让王铮亲自前来,指挥这场双方共计六七十万大军的战役。</p>
八百里军情急递,自然快得多。</p>
上京距离燕京本就不是太远,仅有一千三百里左右。</p>
不到两天,王铮正在兵部的衙门,和陈琦等人议事,就收到了曹显的来信。同时送来的,还有曹显给兵部的公文。</p>
一天内,王铮和兵部,就各自收到了曹显的两份公文和两封私信。</p>
可见,曹显率军到了燕京后,确实已是惶恐不安。</p>
“大将军,怎么办?”</p>
王铮看过公文和私信后,一直在背着手转圈儿,陈琦就焦急问道。</p>
“代老将军率领的那十万步卒,今日可到大营。那就是说,我军近三十万,蒙辽军至少是三十万轻骑。以步卒对战数十万轻骑,摆开的战场就是几十里,假如出了一点纰漏,后果就不堪设想。**,这仗还真不好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