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隐忧(第1/3页)
作品:《汉末皇戚》看着面前的白净郎君一脸暗灰,连手上也染了不少,知晓是煎药之故引起,心里感叹无论古今做官果然是多数人的第一梦想。</p>
这个后世有名的医圣,现在不也是为了仕途晋升,对自己那随意提起的举荐,感恩戴德吗?</p>
伏泉赶紧扶起医圣,口中说道:“先生无需多礼,这是先生应得的,非泉一人之功。在吾看来,雒阳百姓之命若无先生,皆休矣,区区孝廉怎可比及先生救人之功?先生济世救人,以人为本,此乃大义也。”</p>
“济世救人,以人为本,至理良言也,仲景受教,谢过郎君。”</p>
后来,几人入了屋,于案几上,跪坐交谈。</p>
谈论之余,华佗言道:“雒阳受灾百姓虽有朝廷赐予受灾家属一人谷三斛,死者家属钱两千,然此次大水淹没雒阳良田无数,城中权贵存粮亦多,却因家中人口众多,不免不足,加之奸商囤积居奇,致使粮价升涨,等疫情一过,恐今年难过。”</p>
伏泉默然,此事他也知晓,却无太多办法。于忠父子就是例子,其母遇水而亡,两人得了朝廷钱财,没有第一时间买粮食,却是葬了其母。</p>
并且因汉代人相信死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活,即“谓死如生”,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皆流行厚葬,甚至有卖房卖地置冢者,所以才有于忠父子后来进雒阳讨活的事情,更何况其他人,或因他事用了钱财,粮价又涨逾难苟活。</p>
怪朝廷乎?</p>
不怪,汉时两千钱不是小数目,谷三斛,亦不算少,而且天子脚下,贪污难生,加之光禄勋杨赐几人都是家资无数,盛传清名,更不会纵容贪墨。</p>
这时粮食价格相差不大,粟、麦、谷等一石也才百余钱耳,纵使涨价也至多近两百钱。汉代一石约为十五公斤以上,而且汉代百姓多为一日两顿,所购粮食勉强维持,也够其食用近半年,足够挨过今年,等待明年春种。</p>
等到兵卒送来饭食,菜色荤素搭配,倒也算可口,问了两人百姓现在所食是否也是如此,得到的回复令人唏嘘,他们也只是吃谷而已,至于菜色只能看自家存粮有余。</p>
未吃多久,外面传来一阵争吵声,几人对视一眼,皆以为出了大事,便匆匆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