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化塞外为汉疆(第1/3页)

作品:《汉末皇戚

屯田,自前汉文帝以来,便已有之,至今,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但军屯为多。</p>

军屯其意是以军队戍边屯田,寓兵于农,军屯养军,边防屯田,自给自足。此方法一则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的难题,二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花人力,可谓是一举两得的构想。</p>

前汉文帝时,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至武帝时,击败匈奴后,名将赵充国建议屯田於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以给养边防军。此法一直沿用至今,大汉三边之地,皆有边塞戍卒屯田,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p>

至于民屯,便是**组织无地流民屯田,开荒土地而已,不过随着中原土地渐渐早已被开垦,边塞土地一则不为**重视,二则多交由胡人牧马守边,渐渐鲜有。</p>

伏泉在朝堂上建议的屯田之策,其实并不算是什么新颖的政策,而之所以百官公卿震惊,却是因为伏泉所开口的第一句话中,所提及的假贷汉军缴获的牛马给招募的无地流民屯田。</p>

毕竟,对于满朝文武公卿来说,这些缴获的的牛马,其实都应该是大汉朝廷用来贩卖,填补朝廷亏空的。虽然,自从刘宏开设了西邸以后,他们也不知道朝廷现在有多少亏空,但无疑,他们不可能轻易将这些牛马赐给那些无地流民。</p>

终究肯远赴千里,去塞外屯田的人终归是少,就算是朝廷,也多是是强制让那些罪犯兵卒去军团。而且即使是有人去屯田,朝廷也假贷给他们,但是那些塞外苦寒之地,谁能保证那些无地流民能还清债务,并且如果能还清,也不能确定他们要多少年能还清。</p>

毕竟,打仗是要花钱的,无论是战前的军事供给,还是战后的善了,对于大汉朝廷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现今,对于公卿百官而言,显然解决面前的燃眉之急更为重要,谁也不会去想那些塞外的荒地变成农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和未来。</p>

更何况,许多缺钱的百官公卿,早就盯上了这批汉军缴获的牛羊马匹很久了,在他们看来,朝廷除了挑选一些精良的马匹充入军队以外,其他的牲畜都是应该是拿去卖钱的,到时候如何买卖自然是他们这些官吏该做的,而那时候只要他们上下一倒手,他们的家产肯定会因此有不少的涨幅,自然这些人不会轻易放手到嘴的肥肉了。</p>

想想看,那如今为天下第一门阀的汝南袁氏,为什么能够从寒门之家,崛起得那么快?</p>

还不是除了他们有几代人的名望积累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有当年袁家让袁赦自宫,入宫帮助汉桓帝刘志扳倒大将军粱冀,最后由袁氏族人拍卖粱冀家产的原因。</p>

因为,当年粱冀被桓帝设计**倒台,粱家家产最终由袁氏族人袁腾拍卖,所得却仅仅只有三十余亿钱,相当于东汉帝国**的半年税收,为此桓帝还特地免除了全国百姓下半年的税收。然而,粱家的全部资产,如果认真清算的话,当不下一百亿钱。</p>

毕竟,相对于梁氏外戚家族执掌大汉二十余年朝政,以他们一贯压榨豪强、盘剥百姓的历史来说,总家产只有三十余亿钱,实在不能算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