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浴火重生(第1/3页)

作品:《汉末皇戚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p>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p>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p>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p>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p>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p>

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p>

予曾闻,乡野之间,贤达之才,无用武之处,今广开考举,选拔良吏,使野无遗贤,天下尽为大汉所用也!</p>

上面的是伏泉后来上奏朝廷的《考举选贤令》,后世广为流传,毕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建立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用考试选拔人才的资料。</p>

当然,这是伏泉厚颜无耻的,剽窃改编的真实历史上的曹操的《求贤令》,而做的新的《考举求贤令》。</p>

很显然,这封后来由皇帝刘崇,原封不动广发天下的诏书,立刻让无数没有家世背景的寒门士人,沸腾不已。</p>

原本,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实力,在郡县养孝名养望,这才有可能被州郡长官看中,召入为吏。之后,更得凭着一番努力,被州郡长官看中,方才有州郡长官看在旧情的份上,给他们争取一个孝廉名额,来举孝廉,出仕为官。</p>

现在,明显不同,随着朝廷开考取吏,他们完全不需要花费半生的功夫,去争取一个世族豪强的嫡系子弟,看都不会看的普通小吏的职务。</p>

在伏泉看来,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古代国**制度最伟大的发明,且没有之一。</p>

若是没有科举,在明显比后世还要阶级固化的古代,普通人明显更没有机会,去和世族豪强这些历史阶级势力对抗。</p>

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那个世界,科举制度也依然兴旺发达,并且扩散到了全球,虽然那时的科举制度,已经变换了形式,换了个马甲叫公务员考试,可依旧有数不清的人去为了一副铁饭碗的名额,而努力一生。</p>

想想拉我后世大天朝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应考者如过江之鲫,为了一个名额,无数人寒窗苦读,白首穷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