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打皇帝(第2/3页)

作品:《大锦衣

“对,罚酒。”</p>

兄弟们吵吵闹闹的,戚景通笑道:“我说小老弟们,虽然现在没啥事儿,海况也好风平浪静的,但我觉得你们是不是也要回自己船上去指挥了?”</p>

众人嘴中喊着戚景通无趣,却依然听命行事,军令如山倒于是各自乘船回自己的指挥船上去了。戚景通看着平静的大海,侧头问向魏和说道:“李祥那边没事儿吧。”</p>

“这几天除了安抚自己以前老部下中的伤员,没干别的,也没怎么抱怨,把事情看得挺透的,除了那天进攻与那国岛的时候说过得那番话之外,再也没说过别的。”魏和说道,相对于军事才能来说,魏和更适合做刺探情报的工作,他负责的这方面一直是井井有条头头是道。</p>

戚景通冷笑两声评价道:“会叫的狗不咬人,李祥此人训好了是个好帮手,亦是个好将才,训不好就是引狼入室啊,总之日后小心吧,回头我跟文孚说说,你刺探情报不能带有主观色彩,有些话不适合说。”</p>

“对。”魏和同意的点了点头。</p>

十几日后,陆炳等人到了日本的南侧,这速度对于目前的航海技术已经是很快的,说明陆炳日夜兼程没有耽搁,因为陆炳生怕迟则生变,担忧朱厚熜知道自己出击日本的决定后阻拦自己。毕竟出击海外已经违反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祖训,所做这些全为救出沈紫杉,而今救出了沈紫杉,再打东瀛已经属于违抗圣意,故而必须快刀斩乱麻,玩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p>

同时陆炳也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一妻两妾其乐融融,这等美事谁还愿意奔波在外连年打仗呢。只不过陆炳心中有一个梦,就是扬我中华国威,一雪侵华之耻,虽然侵华是发生在后来几百年后,但是陆炳作为穿越过来的人,对日本有这天生的痛恨与仇视。</p>

陆炳没有直接下令发动进攻,现在打起仗来属于出师无名,对待日本大明采取羁縻和朝贡并行的政策,羁縻也就是说承认日本那些大名或者寺社以及将军的合法性,以此笼络外族势力。有点类似于藩属国的意思,只不过日本这个藩属国从来不把自己当藩属国看,南宋灭亡后日本人也从心底再也没把中国当做天朝上国过。大明的羁縻政策本来是为了消除双边衅隙,结果倭寇依然不断,丝毫没有改善什么。至于朝贡,大明享受着万国来朝的“**”,而日本人则把朝贡当做一个生意来做。</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每年去大明上个疏,磕个头,弄点土特产给大明的皇帝捎过去,就能获得真金白银绫罗绸缎,这种划算的买卖他们认为不做才是**。对于大明的武力,呵呵呵呵,他们是不屑一顾的,另外对于大明的官员,他们十分热爱,因为一旦在朝贡的途中与大明子民发生了冲突,那些“优秀”的官员们总会不论青红皂白的向着藩国人,认为有朋自远方来必须礼待有加,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看来这就是礼仪之邦的“天朝上国”啊。</p>

陆炳自然了解这一现实,也知道这是国人的秉性,不论什么朝代都是一样的,若你不同意要反驳这种慷慨的“馈赠”就会有无数的官方专家学者,和民间闲散专家出来说一些大道理,什么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之能用上的道理都用上了。但为何等了几十年,盼了几十年,那些大道理依然没有实现,受伤的却总是自己呢?</p>

这不,国内有消息传来,有两伙前来纳表朝贡的日本使臣就因为争夺朝贡资格,在宁波大打出手,宁波百姓军民死伤诸多,两伙人又在宁波和绍兴之间互相追杀,足二百一十五里。事情至此,若按照陆炳的想法那就该派大军围剿,把闹事者统统抓捕依法处置,结果也的确如此,抓住贼首宋素卿,可是那些里应外合与倭贼共谋的南方势力,为了自己利益忍气吞声至人民不顾的官员们却没有收到一点处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