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盐州(第2/3页)
作品:《战斗在甲午年》李经方的语气里有着一丝嘲讽,九分无奈。</p>
自从听了何长缨的分析了之后,李经方就已经对鸭绿江防线彻底的死了心思。</p>
三万对三万。</p>
你的三万军力里面,左三千右三千,在百里鸭绿江防线兵力处处分散,平均一里才300士兵。</p>
而人家东洋则是三万军马紧紧握成一个铁拳,一拳重重击出。</p>
谁胜谁败,显然不言而喻!</p>
这个道理按说是个人都能看得懂,然而大清朝就是这么的邪性。</p>
百姓们是两眼抓瞎的真不懂,就知道整天瞎嚷嚷,乱起哄。</p>
而清流们却是根本不愿听你解释,更不屑去懂。</p>
他们整天喝着花酒,却一个个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掂着脑袋上战场搏命的事情,指指点点,嘲笑嬉骂,以显示自己的正气和才气。</p>
礼部给事中余联沅,几天前上书,居然异想天开的奏道‘乘其东洋兵力**,国中无备,以重兵袭其东京,如孙韩之伐魏,以救赵。’</p>
礼部侍郎,帝党健将志锐奏道,‘如清国一战扫平东洋,则可因此刷新格局,振奋精神,以图自强,从此昂首迈向强国之路。’</p>
编修曾广钧认为,‘中国可趁此机会,剿灭东洋,建立奇功。如此,既可除卧榻之患,又借以震慑西夷,岂不美哉!?’</p>
御史张仲炘在奏折中称,‘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出使东洋时与倭夷皇室往还甚密,并议聘明治天皇女为儿媳。’</p>
监察御史安维峻污蔑卫汝贵在平壤战场‘观望不前’‘不战而逃’,口口声声说卫汝贵的盛军统领是花三万两银子买来的。</p>
明着是攻击卫汝贵,箭头却是直指李鸿章。</p>
更有甚者,还有清流献计让津门的渔民乘船到东洋各海港,封锁他们的出海船只,而只有满腔热血,对世界根本一无所知的光绪皇帝,竟然下懿旨让李鸿章‘酌办’。</p>
人家东洋都重兵打到家门口来了,这些无知而愚昧的家伙还这么胡搅蛮缠。</p>
焉能不让人怒而绝望?</p>
而真正稍微懂一点的老佛爷,翁同龢,刘坤一,这些巨鳄大佬们,不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就是磨刀霍霍的等着北洋轰然倒地,来分享这顿狂欢的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