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来了(第2/3页)
作品:《战斗在甲午年》26号,抵达辽阳,进行了一天的修整,补充军粮。</p>
28号,第十旅团出辽阳,直奔盘锦。</p>
31号,经过了四天的强行军,只带着步兵,骑兵的第十旅团进入盘锦。</p>
自此,在1894年的最后一天,立见尚文部距离山海关,还有九百里。</p>
按着议程,他们需在西洋历1895年1月23号之前抵达山海关。</p>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p>
在大量的士兵手脚冻伤,而且部队开始出现大量的‘脚气病’的情况下,第十旅团每天必须保持四十里的强行军,才能按期抵达。</p>
而这个时候,更南边的日军第三混成旅团,第一重炮联队本部及二大队,已经渡过九江河,来到了河南岸的大堡子村。</p>
距离山海关不到二十里。</p>
日军第三旅团的接近,很快就被抗倭军放出去的侦察兵发现,飞马回城报告。</p>
此时,何长缨和徐邦道联防的西罗城,北翼城的内部防炮工事,也已经基本完成。</p>
依然用了老办法,冰水煮冻土,然后添加稻草,高粱杆子为筋,修筑城内的防炮夹枪、</p>
夹墙高两米,厚一米,两墙之间宽度一米五六,每隔一段夹墙,就在上面加一个用松树段架起的顶子,用来防日军那恐怖的榴散弹。</p>
假如不是冻土坚硬,何长缨甚至想在两城之间挖一条地道,进行两城的兵力流动,可惜也只是想想而已。</p>
西罗,北翼两城的城墙上,有十一门老式青铜火炮,不过在何长缨看来,基本就是一个摆设。</p>
他手里即没有炮兵,也没有杀伤力巨大的榴散弹,一个个实心弹砸出去,估计也就是听个响声而已。</p>
在前几天的碰头会议上,何长缨也建议各防区建立这种简易夹墙,在防日军的榴弹炮。</p>
不过在唐仁廉,白济看来,山海关城高墙厚,最怕日军的实心弹砸塌城内的砖瓦房,而这个从来没有听过的,说是能在头顶自动爆炸的榴散弹,还真是不害怕。</p>
大不了大伙儿就到屋子里躲着,怕个鸟毛?</p>
夏青云虽然知道日军榴散弹的犀利,不过他现在位轻言微。</p>
既然唐仁廉都一口否决,自己何必生事儿?</p>
而王连三仗着角山长城的陡险,石门寨的遥远,根本不把何长缨的话放在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