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万死孤城未肯降(第3/3页)

作品:《战斗在甲午年

董福祥领旨谢恩以后,却并不是立即离京,率军直奔蓟州;而是去了颐和园,参拜了在园子里养老的慈禧老佛爷。</p>

光绪随后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脸色阴沉的坐在龙椅上,沉默许久。</p>

这个老不死的老妖婆,真是处处制肘,都老的将入土了,还是一点不服输!</p>

1月2号,提督程文炳,风尘仆仆的率领一营马队抵达京师,在他后面两百里左右,还有十九营的皖军步马,正在奔波赶路。</p>

看到程文炳这一万精兵赶到,光绪才是勉强的放了些心,随即命令程文炳驻防通州东南边的张家湾,京师的水上命脉京杭大运河边。</p>

至此,整个直隶的津门,燕京,山海关三地,不算那些废物八旗禁军,城防营,已经集中了四万练军。</p>

而且全国各地还有近五十营,两万余练军,正在匆忙北上的途中。</p>

如果各路援军顺利按时进入直隶,加上津门,燕京正在征募的新军,不算八旗禁军。、</p>

只是津京山海三地,大清就集中近九万大军。</p>

虽不敢说反攻,守住津京,总不是太大的问题。</p>

现在大清最缺的就是时间,至于这个时间能不能赢得,关键就要看山海。</p>

而山海关诸军的目光,却都盯在关外三城。</p>

东罗,西罗,北翼城。</p>

当头的北翼城,则更是重中之重。</p>

北翼城,</p>

何长缨!</p>

“何爱卿果是国朝栋梁,忠耿无双,绝世猛将!”</p>

这是光绪满脸激动的圣评。</p>

“看来能写出《少年中国说》之人,心中自有块垒;杏荪,何长缨有什么要求,就尽量满足他吧,只有他守住了北翼城,才能保住山海无恙。”</p>

这是刘坤一听到以后,沉默很久,一声叹息的回答。</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