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翁同龢的心思(第2/3页)

作品:《战斗在甲午年

给京师的报捷电报,早已经发出去了。</p>

现在就等着总督大人安排文书师爷,把聂士成的详报润色一番,然后快马发到京师。</p>

不出意外的话,皇上应该在京师焦急而高兴的等着这份详报。</p>

“从蓬莱押送过来的旅顺四营,也送给聂士成调遣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p>

刘坤一见到兵部左侍郎王文锦欣然点头,又望向从锦州撤回来的湖北提督吴凤柱说道:“想请吴军门走一趟山海关,不知可否?”</p>

今年八月,在平壤,大东沟北洋水陆战败以后,辽东形势顿时严峻。</p>

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举荐,朝廷下旨,已经64岁高龄的湖北提督吴凤柱,率领三营500马队出武汉三镇,来津门增援。</p>

然后吴凤柱受令在锦州一带清理山匪,疏通山海关至辽阳的粮道。</p>

在清理过程之中,吴凤柱收山民土匪,编成了四营1200人的兵勇,在匪患清理以后,被朝廷调到承德一带剿灭金丹教残孽。</p>

这边刚刚回军,刘坤一就惦记上了吴凤柱的这七营1700士兵。</p>

“责无旁贷。”</p>

老将吴凤柱站起来欣然领命。</p>

“好!”</p>

看到王文锦和吴凤柱答应的爽快,刘坤一的心里猛然一轻松。</p>

有了这三千五六百人经历过枪战的士兵,再加上今天应该抵达山海关的2000新兵,有这五千余军队加入,只凭着倭夷的一个旅团,总应该打不进来。</p>

至于以后,倭夷在增兵,咱大清不也在增兵么?</p>

“这事儿,先征询两位将军的意见,之后还得上报朝廷定夺;实甫,——”</p>

刘坤一微笑着望向易顺鼎</p>

永平府,出关驿道。</p>

“兄弟们听到没有,又是一个天大的胜仗;就这十几里了,加把劲儿赶路,今天绝对是米饭管饱,大锅老汤,大肉片子随便吃的硬饭!”</p>

随着‘津胜营’分统,出自张之洞帐下的原太原镇总兵何鸣高的大吼,走得累的气喘吁吁的队伍,顿时都满嘴生津,不觉加快了步伐。</p>

紫禁城,养心殿。</p>

一直等到近黑,从津门发来的快马才把刘坤一的详报呈送上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