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虞美人(第2/3页)
作品:《昶变天下》看来躲不过了。孟昶脑海中不停闪过自己会背的诗词,李煜的那首《虞美人》闪了出来。好,就它了。这首我熟。“好吧,既然如此,本公子刚脑海闪过一首《虞美人》,让大家见笑。”</p>
“罗嗦什么啊,快点说出。”是女声,应该是唐糖。</p>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
静,寂静,一片寂静。也许很多人没听懂其中的含义,也许这首词并不应景,但它的每个字眼都如此诱惑着人的灵魂。</p>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临死前写的最后一首,却让孟昶在他出生前四年便咏出。孟昶心中不停默念着“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来减轻自己的罪责。</p>
“好词!每一句都那么妙,欧阳炯自愧不如。”欧阳炯不停地回味着这首《虞美人》,赞叹之情流于言表。</p>
“确实好!”毋昭裔也跟着赞。</p>
“好!”全场人一起赞道。</p>
孟昶借着酒意,也不管自己的盗窃行为了,大声喊道:“我没听见!”</p>
“好!”众人又大声喊了一遍,声音震动了整个成都。刚刚回府准备休息的孟知祥都好像听见了,对李氏道:“昶儿的酒量怎么不见长啊,前日宴席才喝了几口酒便飘起来了。”</p>
醉仙楼里的欢乐一直延续到深夜,大多数人都醉倒被抬回,包括孟昶。</p>
**退后,川中两雄孟知祥与董璋之争便成为巴蜀的主题。</p>
孟知祥与赵季良斟酌利弊,在得知安重诲被处死后,主动与唐朝廷言和,以集中精力对付董璋。</p>
唐明宗李嗣源本就是孟知祥的老朋友,这次伐蜀又元气大伤,立刻同意和解。</p>
董璋得知后十分气愤,因为他留在京师的子孙被族灭,对李嗣源恨之入骨。从此,他与自己的亲家兼女婿孟知祥关系开始恶化。</p>
他怎知孟知祥就是这样希望的。</p>
孟知祥三次派使劝说董璋与唐和解,董璋置之不理。</p>
次年三月,孟知祥再派李昊前往梓州劝说,被董璋大骂而回。</p>
孟知祥与赵季良相视而笑,因为他们知道董璋已被激怒,即将挑起事端。</p>
果不其然,四月董璋起兵攻打西川,直逼成都。孟董两人的战争全面爆发。</p>
孟知祥采用先示弱,诱敌深入后再集精兵灭之的策略,只派了都指挥使潘仁嗣率三千人马前往汉州侦察。又令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属,率兵三万,准备迎敌。</p>
五月,董璋势如破竹,直打到汉州,在赤水一带与潘仁嗣激战。潘仁嗣大败并被活捉,董璋军中骄气蔓延。</p>
“该大人您亲自上场了。”赵季良对孟知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