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太子的自信(第2/3页)

作品:《昶变天下

孟昶之前说的不无道理,若拥有了那块地盘,外敌对蜀的冲击将会有很大的缓冲余地。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外面的地盘越大,巴蜀受到的伤害越小。何乐而不为?孟昶只带五千人马便想收服这么大的地盘有些异想天开,赵廷隐这三万人才是真正地收服大军。</p>

赵季良和王处回看出了孟知祥的意图,点头称好。</p>

“是不是有些太冒险了?”王昭远担忧地问孟昶。</p>

孟昶道:“其实一点都不冒险。这张虔钊与孙文钊必将归降大蜀,我们要对付的仅雄武节度使张延朗一人而已。可当我们到达秦州时,人马又何止五千?”</p>

“对。”王昭远同意道,“那些归顺的兵马正可以为我所用。但是,你真有把握让他们归降吗?”</p>

孟昶笑道:“当然,不然我敢只带这点人出剑门吗?我又不是**,呵呵。昭远,你即刻去‘之家’找韩继勋,让他率十名‘刀锋’,明日便随你启程先行去兴元府张虔钊处,让他约孙文韶,等着与我会面。我写封信你带去。”</p>

孟昶出征的消息一直被封锁,一切都在隐秘中进行着。孟昶率领韩保贞的一百“刀锋”战士白衣白马出成都北门时,百姓都在高彩烈地喊叫:“太子多打些猎物回来啊。”</p>

孟昶心道:这次的猎物确实不会少!</p>

知道此事的孟知祥、赵季良、王处回三人远望的目光中满是担忧。赵季良道:“我已经告知李延厚将军,昶儿的性命是第一位。”</p>

孟知祥点头,“也应告诉赵廷隐将军,让他见机行事,地盘的得失次要,昶儿决不容有失。”</p>

赵季良笑道:“我昨日已做了此事。可别忘了你的昶儿也是我的昶儿。呵呵。”</p>

孟知祥也跟着笑了,“还是你关心多些,我这个亲爹倒有些落后了。”</p>

“我看未必。”王处回插话道,“还想请问陛下,那张军令状呢?”</p>

“肯定烧了。昶儿不做皇太子,谁来做呢?”赵季良道。军令状上写明了若孟昶此行失败,将自行废除皇太子之位。</p>

孟知祥装起了糊涂,“什么军令状?朕怎么没见过?”</p>

“哈哈”,三人齐笑。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种奇怪的感觉,孟昶一定会成功。这感觉与严峻的现实碰撞,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盘旋。</p>

众将率精兵已在剑州候命,见孟昶驾到,欣喜若狂又有些意外。除了李延厚知道此行的目的,其他人尚不知晓。</p>

老相识重逢,早已忘记了身份,孟昶与他们捶拳搭肩,把手言欢。你一句我一句地问来问去,浑然不去想为何聚在这,又要去做什么。</p>

李延厚与孟昶及王全斌等人不熟,心中暗呼不妙。这皇太子如此重大的行动只带这点人马不说,简直就象是在游山玩水,儿戏一般。可赵季良的叮嘱又响在耳边,而他自己的保证也同时响起。</p>

“赵大人放心,就算丢了李某性命也会保全太子的平安。”</p>

看这形势,自己的性命看来是回不到蜀中了。</p>

孟昶又在剑州耽搁了一天,视察了剑阁的驻防,游览了周围群山的险峻,才在晚上对众将说出了行动方案。</p>

其实很简单,“明日清晨集合队伍,直向兴元府。”</p>

“什么?”众将不敢相信。</p>

作为其中最长者,历经百战的李延厚先发言:“此去兴元府,小的关卡不计,还要经过利州、三泉等地,都有唐兵把守,恐怕没那么容易吧。”在他的心思中,让孟昶受到的挫折之地离蜀越近越好,这样才可能全身而退。</p>

李廷珪接着道:“李将军说的是。我们五千人马或可攻下这几处,但到达兴元府时恐怕也所剩无己。还请公子三思。”他习惯了直呼公子。</p>

王全斌与符彦卿都点头同意,“我等丧命没啥,可让太子你犯险,万万不可。”</p>

慕容延钊更是干脆说道:“不如太子你留在此地,我等杀向兴元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