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三退兵(第1/3页)

作品:《昶变天下

众将愕然。要知道这群将领都是随郭威出生入死的老将,身上的刀疤都历历在目。你一个刚刚即位的小娃能怎样?难道敢杀他们?</p>

“我们何罪之有?”樊爱能、何徽显然不服。</p>

柴荣很清楚军队的叛乱和哗变是因为军权的外放,过于纵容,使军队养成这种松垮的作风。战斗力从何而来?思想的统一。柴荣要拿他二人开刀,树立自己的威信,牢牢控制军权。</p>

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站出来道:“你二人临阵卖主,罪当论死!有何狡辩?”这位张永德先前没有介绍,他是柴荣的表哥,也是最信任的人之一。在方才柴荣的表彰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是因为昨晚柴荣曾专门和他谈过话。</p>

谈话的内容有二。一是将自己的信任告诉张永德,并给出不作表彰的理由是因为咱们是亲戚。张永德毫不在意,因为他也信任柴荣,并坚信自己的表弟将成为千古明君。</p>

二便是询问张永德关于樊、何二人的处理办法。张永德只说了一个字:杀!</p>

这二人哪服气,狂喊:“是刘崇太强,我等不得不退。”</p>

柴荣怒道:“你等都是肉堆血河中滚爬出来的老将,还会怕那刘崇。你们大概是想朕不如刘崇,将我卖给他,好在他大汉朝中谋个郡王当当吧。”</p>

老将刘言站出来道:“你二人还谎报军情,诓我撤退,实在可恶!”</p>

张永德道:“臣亦查明。他二人杀死我军护送粮草的士兵,并斩杀皇上派去催他等回战场的使节。居心叵测,用心险恶。”</p>

太不像话了。你说你逃就逃吧,还整出这么多事,看来是有问题。众将纷纷怒骂:“可恨!”</p>

二人低头无语。柴荣喝令刀斧手:“斩!”</p>

柴荣此举,震慑军中,大周军队内部整顿初见成效。</p>

过了些时日,潞州整纪已基本完成,柴荣大手一挥,令符彦超为统帅,郭崇威、向训、李重进、史彦超等人为副,北向河东,欲彻底铲除刘崇。</p>

孟昶从高平之战中看出军队的管理容不得松懈。所谓养兵,并不是任其散漫,而是要让将士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兵。</p>

赵普已被召回,孟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他能拿出一套基本方案。。</p>

赵普的办事效率绝对可以相信,五日后便拿出交上。</p>

孟昶看后,大赞不已,马上召集大蜀重臣商议。三日后,由兵部尚书李延厚在早朝宣读了目前军队管理的基本方案及任命。李延厚已升任兵部尚书,回到成都,正式进入大蜀最高领导层。</p>

鉴于目前战事较少,军队总体划分为两部,地方军和直属军。</p>

地方军驻防各地,受各地地方长官辖制,维持治安,保证各地安定。其领导人大多由老将及降将组成。</p>

直属军六军及指挥使如下:天胜军李廷珪,天远军王全斌,天义军王赟,天定军慕容彦超,天棹军(即水军)高彦铸,天卫军(即禁军)符彦卿。</p>

原水军指挥使袁彦超调至兵部,协助李延厚。</p>

各军的布署、布防等也详细列出,又向各军相应派出有谋略文臣协助军队管理。</p>

关于军队日常管理和战事管理的细则也即将出炉。</p>

大批年轻将领的提拔标示着大蜀军队的年轻化趋势,内防外攻军队职责的确定对大蜀军队有划时代的意义。</p>

大周军中仍有许多将士的观念停留在过去,致使行动缓慢,偶尔还骚扰百姓。柴荣大怒,连下几道圣旨,并斩杀数名违纪之人。整个周军的面貌这才有了彻底改变。</p>

气势改观的大周各军接连拿下石州、沁州、忻州,从东、南、北三面将太原围个水泄不通。</p>

刘崇本以为柴荣胆子再大,也不敢来太原,这时方知道这小子要将自己斩草除根。哼,我有“干爹”。快马接连飞奔大辽上京,装有金银珠宝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