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九乱战四(第2/3页)
作品:《昶变天下》“是啊,快说。”他身后四个侍卫催促道。你知道的,那四个侍卫便是唐糖、段思盈、留妍瞳、达妮。</p>
赵普继续分析,“北汉乃一小国,于宋而言,大敌乃我大蜀和辽国。若他举兵亲征北伐辽国,攻下幽州,平定燕地,北汉必为掌中之物,不发一矢便可得知。”</p>
“若要攻辽,所动兵力比远超伐汉,难道他不怕我大蜀趁虚而入吗?”王昭远反问。</p>
“呵呵,我敢肯定老大不会这样做。”赵普笑着望向孟昶。</p>
孟昶道:“不错。若我趁虚而入,即使降服了宋,也失去了天下人的心,很不值。”</p>
“所以说赵光义急于伐汉,虽将成功,却也损失惨重。强弩之末,不穿鲁缟,他即使有心攻辽获取天下人心,置我大蜀于不义,却已无力。”赵普道。</p>
“小普,你不仅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还是赵光义肚子里的蛔虫。”孟昶赞道。</p>
“有理,有理。”王昭远也信服点头,“我大蜀是趁他伐汉而攻之,并无半点不义。”</p>
孟昶不住点头,“我在想象赵光义此时的心情。”</p>
蜀军半日夺下郢州的消息传到太原城外的宋军大营,赵光义的心情很纠结。为不影响军心,他对潘美道:“不可将消息传于军中。”</p>
潘美立刻道是。</p>
“吕大人,寇大人,你俩怎么看?”他又问新近提拔到身边的年轻谋士吕端和寇准。</p>
寇准立刻应道:“襄阳城岂是几日所能攻破,只要迅速拿下太原,皇上回京调兵增援,蜀军自然会退。”</p>
“臣曾研究过孟昶此人。”吕端道,“他行事以收拢人心为主。拿下太原后,若皇上以‘驱逐鞑虏’为名继续攻打幽云,臣猜测他怕召来天下人的非议,会主动退兵。”</p>
赵光义点头道:“两位爱卿说得都有理,当务之急便是拿下太原。潘大人,连夜猛攻羊马城。”</p>
潘美得令随即前去布置。</p>
长舒口气,赵光义闭目沉思,思虑这两位谋士计策。你别说,吕端所说不无道理,或可一试。</p>
太原西南羊马城在宋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郭无为见大势已去,不想成为刘继元的炮灰,举起白旗降宋。</p>
随后两日,又有数位后汉文武大臣主动出城降宋。</p>
赵光义大喜,亲自写下诏书劝刘继元投降,并允诺“保其富贵”。随即下令停止攻城,给他思考的时间。</p>
刘继元这时真后悔夺了这个皇位,慌忙与众臣商议对策。</p>
还商议个啥啊。以马蜂为首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一策:降。</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走投无路的刘继元只好拿着降表,从北出城,长跪求降。</p>
赵光义是个说话算数的主,当即封他个彭城郡公,还有什么太师之类的光拿钱不做事的虚职。</p>
宋军上下对太原的抵抗十分窝火,赵光义也遂了军心,下诏毁了太原坚城。这下可好,急着为死去弟兄报仇的宋军将士四处放火,痛快之极。大火燃烧了将近五日,太原庐舍几乎尽焚,死伤百姓难以计数。</p>
问题出来了,是班师回京,还是攻打辽国。赵光义集众将与众谋士召开紧急会议。</p>
各部各军在此次太原之战中皆都损失惨重,众将心意相同,赶紧回去补充。</p>
无奈的赵光义只好下令郭进驻守边境,自己与大军班师回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