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发展(第1/3页)
作品:《游夏》对于生产面粉的事情,壮很是积极,华说的石磨什么的,壮并不清楚,但是石臼完全没有问题,照着铜臼做一个就好了。</p>
壮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做好了石臼,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石臼里打磨好,然后用石杵捣麦粉。捣了一会儿,换个人接着捣,两个人轮番上阵,最后拿着成品面粉让华指点一下怎么做面条。</p>
看着壮浑身的汗水,华很是好奇,“你怎么弄的这么多汗?”</p>
“石杵可是不轻啊!我们两个人轮流捣的。”</p>
“你那个石臼是多大的?”</p>
“你来看嘛。”壮带着华看了石臼。</p>
“这么大的石臼,你不会就这样抱着石杵捣的吧?”</p>
“对啊,就是抱着石杵捣。”</p>
“来来来,在这里放个架子,这里用一根木头,这头把杵固定在木头上,这边用脚踩。”华比划了一下。</p>
壮找来索,华又跟索说了一下脚踏式舂米机的样式,索很快就做好了木头部件,壮试了试,很轻松就可以就可以踩动了,“这个连女人都能干。”壮得出结论。</p>
壮饱餐了一顿鸡蛋面,晚上又吃了排骨面。</p>
于是没过几天,舂米机那里总是有人排队捣面粉,华跟壮说,这个效率太低了,不如做个磨盘吧,那个效率高。</p>
华跟壮仔细的讲了磨盘的构造,壮做了一个大磨盘,这个效率确实比舂米机的效率高,就是推磨有点累,女人推不动这个。壮又做了好几个稍小的磨盘,女人就可以推动,家家户户都能吃到面条了。</p>
磨坊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总是有女人在这里磨面,这里也成了本城八卦流通处。</p>
没过几天,华又在野外找到了野葱野蒜,这东西长得不够粗大,比较细,不过味道很香,不过不管什么东西,吃多了就会厌,华又开始琢磨怎么做馒头。</p>
馒头好做,但是发面没那么容易,既没有发酵粉也没有老面酵子。华开始满肚肠搜索有关的知识,猜测这东西最早应该是自然发酵成的,也就是放坏了发酸,人们舍不得扔,最后发展成了发面馒头。</p>
华开始试验,拿一些面用水和了,放在那让它发酸。好几次,面都是坏的不能吃,华几乎要放弃了,有一次面团发胀起来,这次应该是酵母菌的作用。</p>
因为没有蒸笼,就先尝试做发面饼,味道有些酸,不过还是很好吃的,于是这里又成了旅游热点,一群女人围在这学习做发面饼。</p>
华用木头制作了蒸笼,整出了第一笼馒头。</p>
“这个叫馒头。”</p>
“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吓人?”</p>
“这个哪里吓人了?”</p>
“头,还不吓人?”</p>
“猪头,很吓人吗?”</p>
“呃,不吓人,嗯,这名字还行,挺好,不过它为什么要叫馒头?”</p>
“祭祀的时候跟猪头放在一起,用面捏一个猪头,就叫馒头。”华用面捏了猪头的样子,放蒸笼里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