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杜撰经典(第1/3页)
作品:《宋厨子》祖父回去之后并没有向他们说明什么,直接坐在一旁喝闷茶。</p>
进去的时候将手中的玄铁菜刀往桌上一放,由于过重发出一声大响。菜刀虽然用布包裹着,但也能清楚的看出那是一把刀。</p>
曾谷和阿桂试图开口问他,二人相互推搡之下曾谷直接把阿桂推到祖父面前。曾谷彪悍过于用力,阿桂被弄疼了直接喊出“啊~~~”</p>
推搡的时候祖父并没在意,他在想着自己的事情。阿桂跳出来的时候他用怪异的眼神看了一眼,说了个字“嗯~~”</p>
“啊呀!今,今天真不错啊。”阿桂不知道说什么,脑子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保持着刚才出现的样子不敢动,眼神看着外面不敢看祖父。</p>
躲在角落观察的曾谷拍手干着急。</p>
“嗯,是啊!”祖父回了句就没下文了,端起茶喝了一口继续想着心事。</p>
阿桂不知道要怎么接下去,“厨房有点事,我先忙。”说完赶紧跑到曾谷那去。</p>
祖父没理会。</p>
曾谷拍了阿桂一脑袋,“干嘛呢这是?”</p>
“这场面太尴尬了,不知道怎么下手啊。”</p>
“驴脑袋。”</p>
“你行你去,你不是跟师傅很熟嘛!”</p>
“我,我拍死你,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啊。”</p>
二人终究还是没开口,也没能帮上忙。</p>
祖父就在那坐了一下午。</p>
秋季应试马上到来,仁宗任命欧阳修为主考官,王珪等人帮忙改卷。</p>
仁宗亲临现场命题,希望欧阳修能为大宋发觉新人才,匡扶国运。</p>
苏轼兄弟二人也参加本次科举,赴考前苏洵再三交代切勿任性用事,要小心翼翼对待。而苏轼才气纵横的青年,却把苏洵的交代抛之脑后,引经据典的时候自己杜撰起来。</p>
应试结束后,兄弟二人按照苏洵的要求把答案再写一份给他看。</p>
苏洵看了大儿子的文章后感叹:“子瞻的文采怕是已然超越老夫了啊。”</p>
小儿子子由的文章虽然不及苏轼,但也是超乎寻常的发挥啊。苏洵有两个这样的儿子心中感到欣慰。</p>
只是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他对其中的一个引典感到生疏,读了一辈子的书从来没见过。</p>
“当尧之时,皋淘为士,将杀之。皋淘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苏洵放房里来回走动念着,皱着眉头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p>
后把苏轼叫过来当面一问,才道出实情。</p>
“轼儿啊,你这文章写得不错。只是其中有一处经典为父不知出自何处,你可否讲解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