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营救苏轼(第1/3页)

作品:《宋厨子

仁宗几日宣城自己抱病未能早朝,想着这事也不能再拖下去,便让张茂则通知第二天早朝。</p>

次日,仁宗靠在龙椅上,额头上放着一块布,显得自己还在大病之中。</p>

“朕连着几日身体抱恙,今日略有好转,众卿家对新科进士苏轼杜撰经典可商讨出个结果了。”</p>

“陛下,万请保重龙体啊。苏轼目中无人,私自杜撰经典,实属狂妄之徒。”韩琦第一个开口,身为当朝宰相,他倒也没有针对苏轼,说出这话也仅仅就事论事。</p>

“陛下,苏轼私自杜撰经典,乃欺君犯上啊。”王珪进言。</p>

“启禀陛下,臣下不敢苟同韩琦王珪之论。臣觉得苏轼杜撰经典,非但无过,还应有功。”</p>

众人左右顾之,甚是不解,期待欧阳修作何解释。</p>

“为何有功啊。”</p>

仁宗也新生好奇,脸上略显和气。</p>

“回禀陛下,苏轼看似杜撰经典,实为造典。造典乃传曰中的一种手法,传与经相通,是对经典所做的解释。苏轼造典并非杜撰经典,而是其对古人理解而作的解释,并不是经典本身,且不一定要有实事发生。因此不能说是杜撰经典,而言必有典的说法,实乃太学体的写作之道。苏轼句句珠玑,应有革新文风之功。”</p>

欧阳修说完往后看了太学党人一眼,仁宗满意的点点头。</p>

顿时,朝野的文改党赞叹欧阳修不愧是当朝文宗,太学党训斥他强词夺理。</p>

“陛下,苏轼当日自己都承认杜撰无疑,实在是罪莫大焉啊。”王珪继续反驳。</p>

“陛下,苏轼欺君污圣,理何处死。”胡宿受了王珪指使继续进言。</p>

朝野又陷入一片争吵声中。</p>

此事,门口突然有人向大堂走来,“启禀陛下,宋厨子求见。”</p>

“请吧!”</p>

仁宗想着这节骨眼上,宋厨子来干嘛。</p>

祖父要是在这时候给仁宗做菜吃,想必他也吃不下去,群臣相互争执,有的要逼死苏轼,他哪有那心思啊。</p>

众人大惊,有的好奇宋厨子为何人,有的惊讶一个厨子怎么能上朝面圣。</p>

而王珪听到后心中更是不安,纳闷宋厨子是怎么进宫的,想着定是为了苏轼而来。</p>

原来那日,祖父得到九阳子的锦囊之后跑去见欧阳修,告知欧阳修自己的计划。让他在仁宗准备审理苏轼的时候帮忙通知一声,欧阳修上朝前差人通知祖父。</p>

“参见皇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