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永年才子(第1/3页)
作品:《宋厨子》当日雁南天与祖父在房里聊天,祖父答应帮忙。按照雁南天的计划,祖父需要在约定时间之前赶到洞庭湖寻找刘永年。</p>
祖父与张麻子在到了岳阳之后天色已晚,二人找了家客栈休息,第二天一早便去了洞庭湖。按照雁南天的说法,刘永年一直在洞庭湖采风画画。</p>
这刘永年乃当今才子,精通丹青书画,下笔劲道,气势恢宏,线条粗泼有张力,非纤毫细管所能比。他作画工具不限,常用毛笔,得意时用大刷子作画,工花木、鸟兽、虫鱼,尤其精道释人物。刘永年还擅长武艺,情趣一来时常常在花香鸟语的意境中舞剑自赏。</p>
他会选择在洞庭湖并不意外,洞庭湖号称“八百里洞庭”,自古文人士子争相慕名游玩的好地方。洞庭湖的名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因湖中有座洞庭山而得名。</p>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p>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p>
唐朝的刘禹锡对洞庭湖是这般的应情应景,这也难怪刘永年会选择这里创作。</p>
洞庭湖已经是让世人流连忘返,再加上那岳阳楼岂不是让到访者想常住于此了。这岳阳楼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p>
祖父领着张麻子先是到了洞庭湖,希望能在此遇到刘永年。雁南天当日只跟他说刘永年在此地,却没说具体住在哪里。他向祖父描述了一下刘永年的性情及相貌,说只要一见面便能认出来。</p>
可祖父已经逛了大半个洞庭湖还是不见一个能让他一眼就感觉是刘永年的人,倒是那洞庭湖的美景让祖父久久不能忘怀。</p>
祖父远远眺望着洞庭湖的山水苍翠如墨画般美,又好似洁白的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此刻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微风轻轻一吹,那荡起的涟漪向四周慢慢推腾,远去得让他望不着边。</p>
周围皆是前来观赏的游客,有两三个围在一起吟诗作对,手中各自拿着一把张开的扇子在摇晃。祖父向他们走去,期待能见到刘永年,但走进一看皆没有印象中“刘永年”的气质。</p>
“请问三位,可认识刘永年?”祖父想着洞庭湖人这么多,想要找到一个素未蒙面的人简直如大海捞针,还不如找人问问。</p>
“刘永年?没听过。”中间那人看了看左右两人,一副思考回忆的样子。</p>
“呃~兄台说的可是那位画技高超的刘永年?”左边那人开口回答。</p>
“对对对!就是他,你见过吗?”祖父仿佛在黑暗中看到曙光一样激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