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茅山(第2/3页)

作品:《大明好国舅

“微臣自有法子跟上陛下。”马度抬头看了看天,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发晕,“正是热的时候,陛下还是停下来歇歇吧,要是真的中了暑,微臣也救不了您。”</p>

“你懂什么,赶路的时候最怕歇脚,只要停下了便迈步开腿了。”老朱一抹额头上的汗珠,“再给朕拿一壶冰镇的酸梅汤来。”</p>

茅山位于应天东南方向一百多里,这么长的路马度根本没打算一天走完,谁曾想老朱却真的卯上了。他养尊处优多年,硬是背着三十斤的东西,由卯时出发在申时抵达,六七个时辰走了一百多里路,好多锦衣卫都掉了队,他却越走越精神。</p>

望着夕阳下郁郁葱葱的山岭,马度一**坐在了地上,“终于到了!”</p>

老朱长处一口气,伸手拎了拎马度的衣领,“还没进山呢,这就不行了?”</p>

“微臣实在不行了,陛下就是拿手杖抽我也不是不走了!”</p>

“没用!他不走咱们走!”没了酷日老朱越发的轻松,马度连忙的招呼张五六把马牵过来,癞皮狗似得趴在马背上跟着老朱进了山。</p>

准确的说茅山不是山,而是一片数十平方公里的丘陵,马度后世里面跟着爷爷来过,并非是为焚香拜神,是为了参观这里的新四军纪念馆,因为这里曾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p>

现在自然没有让游览车直通景区的宽阔道路,只有一条容得下车马勉强通过的窄仄小路。山中奇岩怪石大小溶洞随处可见,潺潺清泉纵横交错,绿树蔽山青竹繁茂,峰峦叠嶂雾气缭绕,夕阳之下当真是人间仙境。</p>

老朱鞠了一捧清泉放在嘴边一口喝了干净,接过元生浸过水的帕子,在脸上擦了一把,迎着习习凉风叹道:“不愧是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真是景致宜人的好地方!”</p>

“奴婢也觉得这里好,这里离应天不远,陛下当在这里建一处宫苑避暑才好。”</p>

“朕哪有那个闲心思,再说这山上又不是没有住处,喜欢便来住就是,何须花那个冤枉钱,以后莫要随便再撺掇朕花钱。”老朱把背上的包袱接下来交给元生,甩了甩胳膊便背着手往前走。</p>

老朱说的住处自然是指山中的道观,茅山是道教名山,有关道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年间,到了唐时李家更是认了老子做祖宗,道教发展出了一个小巅峰,茅山更是香火鼎盛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