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抗旱不是容易的事(第2/3页)

作品:《吃货唐朝

“啪”的一声,李世民的大手拍在龙椅的扶手上,他喝道:“王德。”</p>

“奴婢在。”王德应道。</p>

“立刻将崔炳石杖毙,严查他身边的太监,有为虎作伥者一律杖毙。”</p>

他接着喊道:“马宣良。”</p>

从龙椅背后闪出了侍卫总管马宣良。说道;“臣在!”</p>

“立刻将王守成关进掖庭,严加审问。”李世民说道。</p>

马宣良带着几个侍卫将王守成押了下去。</p>

大臣们看到眼前血淋淋的一幕,都有些噤若寒蝉。</p>

李佑说道:“感谢父皇主持正义,儿臣告退。”</p>

原本今天是讨论防治旱灾问题的,被崔炳石的事情一闹,李世民暂时忘记了。于是就让李佑离开了。</p>

望着李佑离开的背影,大臣们竟然产生了仰视的感觉。</p>

水旱灾害历来是朝廷重大事项,关系着社会稳定甚至社稷安危。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提前得到了消息,说今天早朝要研究关中地区的旱灾问题,也都提前做了功课。</p>

李佑走后不久,李世民就拿出了关内道的奏章,将渭南、陈仓等地的旱情进行了通报。</p>

关内道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均,主要水资源都集中在了长安地区,其余地区大部分都缺水。从古至今,这里都是旱灾频发地区。正常年景,风调雨顺,粮食生产尚可保证当地百姓生活,一到干旱年景,人们就外出逃荒。1929年的陕西旱灾最后导致30万妇女被卖,500万人死亡。</p>

李承乾首先站了出来,他列举了历史上关中旱灾事件,坚决主张抗旱。他提出打井,提前准备粮食,周边地区官府做好接纳灾民的准备。博得了众臣的赞成。</p>

李恪和李泰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众位大臣都夸赞几位亲王为百姓和朝廷着想,堪称爱民的楷模。</p>

可惜的是,他们都是纸上谈兵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