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跟我没关系(第2/3页)

作品:《吃货唐朝

高静明指的现钱是铜钱,也就是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于武德四年七月开始铸造,其主要成分是铜、锡、铅。</p>

其比例为78.14%、7.21%、12.29%,铜的比例最高。这些年来,铜含量逐渐变少了,到了贞观10年,其比例变为了60.13%、12.32%、26.45%。</p>

铜的含量如果继续减少,开元通宝的品质就不能适应流通的需要了。</p>

这个数据表明,大唐的铜越来越缺乏,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了。</p>

对于户部来说,税收大部分是粮食和绢帛,开元通宝只是一小部分,部分支出也可以用绢帛和粮食进行。然而,需要使用现钱的地方就更多了。</p>

设想一下以物易物的不便,例如,要去饭馆吃顿饭,扛着几口袋白面的情景,就知道缺少流通用的铜钱影响有多大了。</p>

这里面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铜”字。</p>

高静明说完了来意,李佑点头表示明白了。</p>

这时,王寮带人送来了饭菜,高静明一看,顿时十分吃惊——一个著名的吃货,就吃这个吗?</p>

看出了高静明的疑惑,李佑笑道:“高大人,这里面大有学问啊,喜鹊你来跟高大人说说。”</p>

喜鹊就把她那番高论说了,高静明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和李佑一齐吃了这顿简单的饭菜,的确是觉得不错。</p>

他赞道:“有时候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p>

吃饭时,李佑就检索了铜矿开采的相关材料。</p>

吃完饭,李佑说道:“大唐并不缺少铜矿,就在长安地区就有不少的矿脉,现在缺少的是人才。</p>

建设铜矿从探查、基建、开采、冶炼和运输都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p>

高静明问道:“有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p>

李佑说道:“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招募一批学子和工匠,组建一个矿业学校。一起去开一个铜矿,边学习边建设,等到这个铜矿能够形成生产能力,正常运转了,这批学生也就培养出来了。然后再招收一批学生,按照这个模式,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