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李世民的感慨(第2/3页)
作品:《吃货唐朝》其实,在战争开始之前,唐军的力量并不强大,在军事**经济,外交等一体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唐军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真正到了具体的战役上,却是以多打少,这才是最后取胜的关键。</p>
拿下西域、波斯、百济和新罗等都是借力打力,利用藩属国和当地人的力量来完成的。”</p>
李靖赞叹道:“陛下,殿下当年在西域,仅仅依靠1万唐军和几万藩属国的军队,打到后来竟然打出了几十万大军。</p>
这次在百济,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不到1万唐军,打到现在却有了新罗和百济人参加的数十万大军。</p>
在这一点上,老臣是深深的叹服。”</p>
听到众人赞扬自己,李佑赶忙谦虚道:“父皇,各位大人,在这些地方,儿臣恰遇到他们国内的矛盾重重,才有机会加以利用。</p>
高句丽不同,他们的国内比较团结,非得集结大军才能够将其攻灭。”</p>
李世民笑道:“行了,你就别往我们脸上贴金了。战争首先就是一个策略问题,这次攻打高句丽,如果还是采用以前的战法,仅仅依靠着军队,来进攻高句丽人,必然还是面对着一场场血战,高句丽人依然会士气高昂顽强抵抗。</p>
采用了一体战的战术之后,高句丽人现在已经人心涣散,每天大量的逃亡的高句丽人,以及不少的高句丽城池主动投降,就已经说明了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事情都是可以转化的。</p>
攻打高句丽,我原本已经做好了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准备。现在看来,保守一点儿来说,高句丽人最迟也撑不过这个春季了。</p>
中原人数百年来都拿不下、隋炀帝更是因此而灭国的高句丽,这次一定会被唐军彻底地灭国了。哈哈。”</p>
李世民等人讨论了一阵眼前的高句丽的战事,话题转到了科技发明上来了。</p>
李世民严肃地说道:“李佑在《大唐日报》上发表的那篇《格物改变生活》的文章,大家都读过了。</p>
李佑在长安解决了消防的问题,和了百姓们饮水的问题。这些都是格物所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