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锦囊妙计(第1/3页)
作品:《三国幼麟传》姜维、魏荣、赵统三人与老将军黄忠终究有一场渊源,闻知老将军过世的消息,难免有些悲恸。</p>
好在姜维早就知道黄忠的命数,有了心理准备,稍稍消沉一阵也就恢复过来了,反过来不住安慰魏荣、赵统两人。过了好半晌,他二人这才粗粗收拾好情绪。</p>
赵统抹去泪痕,从怀中取出一封用锦囊,递到姜维手上。</p>
“这是军师命我带来的亲笔信,言须左将军与伯约你同时在场时方能打开。”</p>
姜维接过锦囊细细打量了一番,心道:“莫非是军师的锦囊妙计乎?”</p>
诸葛亮既然有吩咐,他不敢擅自打开,忙派了姜武去请马超至议事厅。为显郑重其事,又请了庞宏共同参赞。</p>
等到马超、庞宏二人闻讯赶来,他这才当着众人的面拆开锦囊的缝合线,从中取出一物,但见此物是一封用绢纸书就的信笺,其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p>
五个人共读一封长信,那要读到猴年马月去?姜维索性就着信笺轻轻吟念起来。</p>
“孟起、伯约见字如晤:汉中小别,倏忽数月,适与赵统会于沔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p>
郎朗读下来,除了一开始的寒暄之语,诸葛亮的这封信几乎通篇都在介绍汉中经略之进程和成就。</p>
大抵介绍一番十万荆州百姓已得妥善安置,第一波抢种的秋粮已经喜获丰收,此时皆安居乐业,不思归乡云云。</p>
还说汉水左近的水利已经兴修得七七八八,汉中拓展良田数千顷,明年有望增产数十万斛云云。</p>
又说幸得马超、姜维等人从武都送来源源不断的羌人苦力,褒斜谷口的官铁已经顺利运作,每日可产生铁二百余斤,蒲元已经打造出了第一批合格的农具。随着后续人手继续投入,将来生铁的数量和质量有望继续提升,预计半年后可以每日出铁五百斤,其质量也足以制成器械以供军用。</p>
信末,对诸人在武都、阴平二地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p>
“这是何意?”</p>
姜维越念越迷糊,诸人更是听得一头雾水。</p>
大抵他此次派了赵统是去向诸葛亮请教抗击曹真之计的,但不知为何,诸葛亮回信的内容却是这般牛头不对马嘴。</p>
马超忍不住拆开锦囊,仔仔细细又翻了一遍锦囊,里面却是空无一物,再找不到其他东西。</p>
一时,场中诸人面面相觑,只觉百思不得其解</p>
姜维转向赵统,疑问道:“军师还有什么吩咐?”</p>
“没了啊……”赵统皱眉回道。</p>
片刻后,他一拍脑袋,“哎呀”叫了一声,似乎想起什么。</p>
“还有一件小事,也不知与拒敌之策有没有关系……”</p>
“只管说来!”</p>
赵统点了点头,追忆道:“回程前夕,军师提了一名犯人见我,说此人是在雅顿派去汉中,散布左将军有自立之心谣言的奸细,现已查明原委,正要明正典刑,还派我将此事与左将军告知一二。”</p>
马超闻言叹道:“军师深明大义,还我以清白,马超深感其恩!”</p>
边上,魏荣还是摸着脑袋,一脸疑问:“这与退敌之策又有什么干系?”</p>
就在此时,姜维与庞宏面色轻松,似乎领悟了些什么,竟然异口同声道:“原来如此!”</p>
两人显然没料到彼此之间会同时做此反应,言罢,四目互视,竟然不约而同笑了起来。</p>
魏荣见状急道:“知道你们聪明,休要卖关子,还不速速说来!”</p>
马超、赵统亦投来好奇的注视。</p>
姜维伸手做了个“请”字,邀道:“还是巨师先说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