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评级领赏(第1/3页)
作品:《崇祯七年》大木基本上都是采伐自云贵及四川的深山,砍伐下来之后,当地官府征发民夫无数,拖拉运拽,用最原始,也是最艰苦的方法要运出山。由于山中根本没有道路,而巨木体积又是太大,所以这个过程就得极为的艰难,不但花费无数,而且通常还会死不少人。运出山去,一般是走水路运到京城,这个过程,又是耗费巨资。</p>
以至于往往一株巨木,从采伐到运到京城,所消耗的银两,以数万计算。</p>
建造这座奉天殿,光光是建筑材料这一点,就不知道消耗多少。</p>
这还只是一个奉天殿而已,便是奉天殿在永乐年间第一次建成,规模最大的时候,跟历史上那煊赫无比的麟德殿,阿房宫前殿,建章宫前殿,未央宫前殿,大明宫前殿含元殿比起来,根本是大为不如。</p>
可饶是如此,这座宫殿的几次重修也是耗费如此。</p>
遥想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留存下来的大前殿夯土台阶高达三丈,面积超过五十万平方米,乃是天下最大夯土台基。仅仅一个前殿,就足有大半个紫禁城大!</p>
这是何等样壮绝天下的瑰丽?堪称是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单体建筑,又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p>
所耗用怕是以亿万计。</p>
省了这笔花销,建城需要的银钱至少少了五成。</p>
上好的青石大砖等材料要利用起来,便是那些边角废料,不能再用的梁柱石板等等,也并没有浪费。</p>
王羽等几个保长指挥着百姓们把这些东西拉到河边,然后用来建造桥梁。碎砖碎瓦推到河中当做桥墩,大一些的石板和柱梁则是搭在上面当做桥面。</p>
甘河上面那座简易的木桥已经被一座石木结构的坚固石板桥替代了,下面有是方形的拱,并不影响河水的流通。而洢水河比较宽,上面的桥建了有一多半了,也看就要完工。</p>
南门也已经变了一个样子。</p>
本来有些破损的南门已经完全修缮好了,这里是整个磐石堡保存的最好的,基本上没什么破损,只是城楼只剩下了半截了而已,所以工程量也不算是很大。</p>
高达十五米,厚度超过二十米的城墙高耸厚重的像是一座雄伟的山脉,外面的瓮城也是之前保存下来的,略作修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