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目标濛江(第2/3页)
作品:《抗联1940》出生于山西省乡下的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的他,本应像先人一样,一辈子裹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清苦却恬淡安稳的生活,但是,深受“五**”思潮影响的他,在十六岁那年毅然远走他乡,投身拯救中国的革命运动,“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兵不血刃占领北国大地,满怀国仇家恨的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东北,和杨靖宇等人一道创立了东北抗日联军。</p>
他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在多年的战斗生涯中成长为了一名文武双全,令日寇闻之色变的儒将。</p>
我在想,在如此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时节,这梅花,却能肆无忌惮地绽放着自己的风采,而有些人,稍微经受了一些风吹雨打,吃了一些野兽施舍过来的残羹冷炙,便毫不犹豫地抛掉了自己的尊严,出卖了自己的灵魂。”</p>
政委你是在说叛徒程斌、谢文东、李华堂等人?”面容清秀的年轻人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悟地看着魏拯民。</p>
小罗,你觉得呢?”魏拯民轻叹一声,不置可否地反问道,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p>
人不像草木野兽,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简简单单的活下去,人,有着太多太多复杂的念想,无利不起早,这是从古到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追名逐利,贪图享乐,皆是人性之劣根弱点,在利益没有达到一定的数与量的时候,一个人或许还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气节,但是,当得到的利益达到一定庞大的数额时,人在贪欲的驱使下,会毫不犹豫地抛却所谓气节、信念还有情谊。”小罗不紧不慢地说着,吐字清晰。</p>
很好。”魏拯民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目光闪动了两下,忽地话锋一转。</p>
照你的意思是,只要利益足够多足够大,就能让一个人抛却他本应坚守的信念和气节,那么我问你,为什么赵一曼同志却是宁可受尽日寇千般酷刑也未曾向他们低头,冷云等八位女同志为何宁愿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也不愿意向日伪满军俯首?”</p>
政委。”小罗毫不畏惧地迎上魏拯民带有些许质问的目光,不徐不慢地开了口。</p>
我刚才说的,是尘世间的大多数人,而无论古今中外,总有那么一些人,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愿意向野兽一样的敌人,像不公平的世道低一下头,当然,那样的人从古到今屈指可数,如果全中国都是这样的人的话,那他们东瀛小鬼子早就像狗一样滚回东洋三岛去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或许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说到这里的时候,小罗猛地攥紧了拳头,一缕难以言喻的悲愤与凄然从眼睛里迸射而出。</p>
你说得很好,小罗。”魏拯民欣慰地笑了笑,抬起手,轻轻地将几片落在他棉袄上的雪花抖落。</p>
自从那个鬼子官佐佐木道一提出了所谓的《三年肃正计划》之后,鬼子便改变了应对我们的策略,不再像以前一样傻乎乎地进山追剿,而是封山,设卡,增派巡逻队在我们常出没的地方来回巡弋,同时,还加大了“集团部队”的筹建,摧毁大量农田,把乡亲们都赶到了“人圈”里,制造大量无人区,费尽心思地阻断我们与百姓的联系,这次“野副大讨伐”更是下了血本,他们不仅在地面派出了大量的日伪满部队,在天空中也派出了飞机对我们进行侦查空袭,更要命的是,那些了解我们机密的叛徒在投降了鬼子之后献宝似的将我们的秘密给供了出来,导致我们第一路军损失惨重,现在,鬼子在东北三省集结了约摸七十多万的部队,像蓖梳一样,对我们的游击区进行不厌其烦的“讨伐围剿”,还出动了工程部队大量砍伐山林间的树木,企图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往后的斗争,将会更加艰苦,叛徒,很可能还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p>
魏拯民长叹息道,伸出手,想抓住一片落下的雪花,但遗憾的是,他抓到的,只是冷冰冰的,虚无缥缈的空气。</p>
政委,叛徒,以前有,现在有,以后,肯定还会有,但我罗天桓会一直跟着你,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永远都是你的警卫排长,我绝不做那个忘恩负义的张秀峰,就是死,也要死在抗日的战场上。”</p>
罗天桓紧握腰间的**,目光灼灼,无比的坚定。</p>
很好,有这份觉悟,有这份忠诚,我很满意。”魏拯民欣喜地笑了笑,轻轻地拍了一下罗天桓坚硬如磐石的肩膀,然后话锋偏转。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在战斗中能更好地保全自己,毕竟,你们都还很年轻,是抗联的未来,杨司令曾说过,多活一个抗联战士,就能多保留一颗抗联的种子,你们就是抗日的火种,所以,你们一定要在战斗中尽力保全自己,只要火种不灭,抗日的火焰就会生生不息,把鬼子赶回东洋三岛便指日可待。”</p>
我明白了,政委。”罗天桓颇为理解地点了点头。</p>
只是政委,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是继续寻找杨司令的踪迹,还是向北转移?”</p>
向北转移?”魏拯民微微蹙了蹙眉,眼眸间掠过一道明灭可见的光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