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坐北望南(第2/3页)
作品:《将白》在登基大典前夕,四位辅臣在太后的安排之下,再次聚拢在一起,这一次却不是为了什么政事国事,而是为了大行皇帝的谥号。</p>
这是古人的规矩,人死之后要“盖棺定论”,用一个字给他这辈子一个评价,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最为看重谥号,相传春秋时期的那位楚成王,被儿子楚穆王逼宫篡位,被迫自尽。穆王准备给他谥一个“灵”字,结果尸体都凉了的成王硬是不肯闭眼,直到穆王说给他改为“成”字,成王这才闭上了眼睛。</p>
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种“盖棺定论”是极为看中的。</p>
对于赵睿的谥号,按照陈静之等人的意思是,谥一个“成”字,是为启成帝。</p>
安民立正曰成。</p>
这个谥号在谥法之中,算得上是一个美谥了。</p>
不过赵显却不同意,按照赵显的意思,赵睿怎么都应该谥一个“昭”字才是。</p>
昭德有劳曰昭,圣德周达曰昭。</p>
按照赵显的看法,自己那个可怜皇兄,可以说是硬生生类似在了皇帝的岗位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岗敬业人士,无论如何,给一个“昭德有劳”怎么也不过分的。</p>
再说了,昭帝总比成帝要好听一些。</p>
但是几个老头子硬是死活不同意,说什么陛下安民立政,“成”字是天造地设的谥号,赵显很是不以为然,跟两个老头狠狠吵了起来,无奈的是禁军大都统王象天生不爱说话,根本插不上嘴,赵显以一敌二,渐渐觉得有些吃力。</p>
好在这时候,太后娘娘及时赶到,与众人坐下来商议了一番,最终把赵睿的谥号,定为“昭”字。</p>
大启昭皇帝。</p>
见几个辅臣都安静下来之后,萧太后眯了眯眼睛,轻声说道:“这登基大典已经定下了日子,朝中诸事都会礼部衙门在忙,怎么不见陈相把谢相喊来?”</p>
陈静之面无表情,轻声道:“这个“成”字,是老夫汇聚翰林院二百多个进士一起商讨出来的,其中谢相也身在其中,而且礼部衙门最近诸事繁重,谢相忙的不可开交,老臣也就没有唤他来。如果太后娘娘有旨意,臣这就去政事堂把人请来。”</p>
“免了……”</p>
萧太后低眉道:“陛下殡天不久,总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哀家也不想大张旗鼓,大家各自起身散去,不过政事堂乃是朝廷根基,陈相与谢相两个人之间如果存在了什么怨怼之处,哀家以为应当提出来摆在桌面上,尽快解决掉,不要坏了一家人之间的一团和气。。”</p>
赵睿生前的时候,经常与这些老臣同吃同住,因此彼此之间关系都还不错,那时的政事堂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团和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