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胭脂赌注(第2/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高大人道,“我倒觉得你们不施脂粉的样子更耐人寻味。”</p>

柳玉如听了,看定了高大人,认为他不是在信口说话,便把口脂收好。说道,“即便如此, 女子们看到了这些东西也十个里有九个会喜欢。虽然她们可以不必再抹这些,但总要收着一份的。”</p>

她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红蓝花在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 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p>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 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 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p>

高峻道,“原来一片胭脂也有如此多的学问。”</p>

柳玉如又说了些与此有关的, 屋外的大雨似乎让屋中的二人没什么事做,反正又不能干坐着,高大人的兴致也不是装出来的, 就认真地听她说:</p>

除了红蓝外, 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 不及红蓝鲜艳透明。而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长安的作坊中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p>

二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说着话,门外的伙计已经进来两个。一人端了漆盘,把盘中米饭、烧菜和开胃汤放在桌上。另一人手中托了一坛酒,坛口上倒盖了两只瓷碗,他十分麻利地拍开了封口,为二人满上,之后一个人先退出去。</p>

而另一个人说,“这位公子,有一位客官托我转告,说他等公子和夫人用过饭后,想请公子过屋一叙,到时我来收拾东西时,再领着公子过去一见。”</p>

高大人问,“是位什么人?”</p>

那人道,“看到看不清楚,不过依小人看,一定是位高官大户中人。”说罢也退了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