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秋意萧瑟(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第492章 秋意萧瑟</p>

随后,雅州刺史府的下人及后府的丫环、仆妇们发现,西州别驾以及李刺史的二夫人同时不见了。他们也没有发现刺史大人有过什么送别,内心里对此事不断地产生猜测,但又不敢说出口来。</p>

汪夫人也在刺史李道珏的跟前问过一次,李道珏竟然含糊其辞。</p>

在鄂州,江夏王送走高峻后曾经忐忑了很久。后来看每天太阳还是从西边落下去,他一直竖起的耳朵在一个月内也没有听到雅州方面有什么动静,王爷的心里就踏实下来。他每天抓紧时间督造战船,到十一月底时,江面上一望出去帆樯林立,已经渐成规模。</p>

长安那里也安静的很,说明李道珏并未将输绢之事捅到长安去。不过长安有一道圣旨送达江夏王,这是他在高峻西行后向皇帝请来的旨意,委派高峻为做他的副手,协理剑南道输绢一事。圣旨上说:</p>

天府之域,地阻剑阁,隔江望岭,交通不便。输绢一事,朕深恐滞碍。西州别驾暨天山牧监、丝路督监峻,远涉沙场,报效情深。今赐游剑南,采访益州军政,协理输绢……</p>

这样一来,高峻携妻远离本职、四处游玩一事, 本来还担心有人说三道四, 让这一道圣旨说成了是因功赐予。而且人家也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还有公务在身!</p>

皇帝的圣旨下的极有水平,一是表达了长安对造船、输绢一事的重视,任何人不得在此事上玩忽职守。二是隐讳地对剑南道表明了高峻在皇帝眼里的地位, 谁都不能小看这个人, 因而在输绢之事上总要听听他的意见。</p>

但是在剑南道输绢一事上,对高峻的任务却只提了“协理”、“采访”, 表明皇帝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希望剑南各州府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地做好这件事情, 并未给高峻明确的干涉处置权力。</p>

这说明皇帝对西州、甚至全国来说都算是最年轻的一位别驾的使用还是相当谨慎的。他大概对高峻在打打杀杀方面的能力已经不再怀疑,但是还不知道高峻在复杂的官场上是否能够做到游刃有余。</p>

江夏王老谋深算, 一见圣旨就都看出来了:总之这是皇帝看在自己请求的面子上才给了这么一道圣旨, 对高峻的委派也不是表明长安对高峻不信任,恰恰是对高峻的爱护——在剑南道,高峻可以什么都问、都伸手, 但是只是代替长安进行“协理”,并不对事情的成败承担什么责任——因为他太年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