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十字街心(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第1093章 十字街心</p>

丽蓝偶尔便替高峻饮上一杯,李元婴很大度,也不计较。</p>

又喝了有半个时辰后,高峻真有些顶不住,李元婴哈哈笑着起身,“快哉快哉,酒逢知已千杯少,本王已有些年未这般尽兴了!”</p>

高峻以往认为,这个李元婴要多不着调、有多不着调,只是个典型的纨绔王爷。但是通过这次喝酒,却发现他的谈吐并非想象中那么不堪。</p>

谁知刚作此想,李元婴又不着调起来。</p>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又作势拉住雪莲的手,说道,“本王一直以为,那个郑曼便是天底下的美人,岂知高大人府上的管家夫人也不输于她!”</p>

雪莲红着脸、抖了两下没抖落开,高峻连忙过来打圆场,“王爷可知她是谁?原来是雅州郡王妃的贴身侍女。”</p>

李元婴马上松手,郑重盯着雪莲看,又深深冲她一躬,“原来是雅州我那位族兄府上的,名不虚传!”</p>

李元婴贞观四年出生,贞观十三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在滕州行为不端, 招猫斗狗、上墙、揭瓦、扒窗户, 影响极坏。</p>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罢了。</p>

山东乃是江夏郡王的根基,最后李道宗实在忍无可忍了,李元婴被李道宗三番两次地上本参劾,皇帝也只是将他斥责了一次, 让他去了福州。</p>

尚书令与九夫人亲送福王出府上马, 李元婴一连认了几次马镫,脚也穿不进去, 乜斜着眼道, “本王喝多了!也不知能不能杀得了狗。”</p>

高峻忽然就有些感动,有家人欲上前帮忙, 他没让, 而是亲自上前相扶。</p>

李元婴一边感谢着,“有劳尚书令!”一边攀鞍子上去,却是打马如飞, 一会就不见了踪影。</p>

高峻摇着头感慨着,已须丽蓝掺着回府,又有些看不透这个福王了。</p>

他回想起方才在酒桌上,李元婴曾脱口称太子为“竖子”,大概他是心中有些不平啊。</p>

李治生于贞观二年,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比李治还小了两岁。</p>

但两人的身份已经不能再比了, 高峻认为,这是李元婴私下里以皇叔的身份发一发牢骚、表达一下嫉妒之意,也当不得真。</p>

……</p>

尚书省下设六部,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上的总衙叫作“都堂”,高峻日常就在这里办公。</p>

自贞观四年以来, 经常出入都堂的只有个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而右仆射(参豫朝政)、兼吏部尚书杜如晦在同年因病去世之后,右仆射之位便一直空悬着。</p>

说心里话, 老杜这个右仆射的位子李士勣想过不是一回两回了,在兵部尚书职位上再往上迈一步, 几乎就能稳稳当当地坐在到这上面。</p>

直到高峻出任兵部尚书、李士勣领兵去高丽时,心中虽有不忿, 他还盼着在前方能打出些名堂来,那么,回师之后荣升右仆射也有可能。</p>

高峻一开始也真给面子, 从不对前方的战事指手划脚, 后勤供应得也很是不错。</p>

但因为一个思摩就把事情搞砸了。</p>

回师之后第一次面君,李士勣便让高峻当众掀了个大跟头, 连带着,这个他向往以久的右仆射也跌得没了踪影了。</p>

为了捉拿和押送金焕铭一事,他最最得力的一位老部下,辽州都督**恩,也糊里糊涂地这么完了!</p>

这到底是哪柱香烧歪了?</p>

有时候,李士勣瞧着高峻在都堂里出出进进,便琢磨他身兼的数职,又是尚书令,又是兵部尚书、丝路督监、总牧监,真是一点不知道压身。</p>

尚书省有了尚书令,这是名正言顺的首辅,估计不可能再有左、右仆射这两个职位了。</p>

因为尚书令一职的填实,中书省、门下省的地位似乎一下子降到了第二位去,李士勣有时想,到底是这个职位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p>

即便有尚书左右仆射的职事,也不可能再加什么“同中书门下”的衔儿,这个衔就是“如同中书省、门下高官官身份”的意思,尚书省有了货真价实的老大,谁去借别的省名头!</p>

不过,即便不加衔儿,也没他什么事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