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五部会审(第3/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万年县回复说,因鹞国公五夫人崔嫣误陷平康坊,三曲之地曾被打砸,万年县衙役前往维持,也被收拾一个狠的,怀疑是永宁坊高府的管家所为。</p>
看来还是京县官员们的觉悟高啊!不约而同盯上了五夫人崔嫣。</p>
班文志妻兄的玉店曾经被高峻砸过,姚丛利的兄弟被高峻的管家揍过,这两位大县令,原来一直将心中的委屈深深埋在了心里。</p>
以往鹞国公强势时,可能这两件事自然就忘了,但如今,有中书省的公文在手,他们以公对公、只要不添油加醋也就成了。</p>
即便高峻将来没事、复了位,位高权重的宰相不致于找这个后帐,后帐自可与中书令去找。</p>
再说,万一高峻越查越深、抖落不干净了呢?可能有利、而不大可能有害的“公事”,何乐而不为!</p>
崖州的程刺史回复说,当年鹞国公带着柳、樊二位夫人经过邓州时,樊夫人私下里曾多次称高峻为“师兄”,这是个疑点,是哪里来的师兄?</p>
看来,原邓州的程刺史也是恨高峻的,把老帐都翻出来了。</p>
不过程刺史的意见又让褚大人心头一动,他也不相信,上次樊莺去褚府时脱口而出的“师兄”,就像她解释的那样。</p>
按着程刺史所说,高峻去邓州时应该是西州别驾,而他认卫国公李靖为师,却是做了兵部尚书之后的事情,樊莺的解释岂不是在应付?!</p>
案情终于有了突破口。</p>
对“师兄”称谓的怀疑,褚遂良原来还不愿多提,这会将他直接暴露在鹞国公面前,但是崖州程刺史白纸黑字一到,褚遂良就没有这个顾虑了。</p>
马上开堂!</p>
除了最为重要的人证、鹞国公府的五夫人崔嫣此时在夏州,所有的人都到了,五个部门的大员齐刷刷往那一坐,鹞国公高峻再一次被请上来,还给了座位,三夫人樊莺就在他的身边。</p>
第一个被问到的又是高审行,褚大人问他,“崇化坊清心庵,原来有一位纯青子道姑,据该庵人说,她可是由高府过去的,审行兄,你做何解释?”</p>
高审行脸色苍白,褚大人的这个问题,摆明了不能蒙混过关,他吱吱唔唔,不知如何的回复。</p>
倒是前来听证的老大高履行代为答道,“是有此事,当年崔嫣因为一件事伤心过度,跑到清心庵三年,我们府上的叔伯都是知道的。”</p>
“那么,是因为什么事让高府的小姐伤心了呢?”御史大夫萧翼问道。</p>
高履行回道,“因为这孩子与高峻两个之间的一些事,那时高峻还在府中,没去扬州呢,不知怎么招惹了她,让她伤心了,这才去的清心庵。”</p>
人们陷于暇想之中……鹞国公早年,原来让五夫人伤心了。</p>
只有褚大人丢下高履行,又问高审行,“这件事,长安县已经结论,崔嫣乃是审行兄与夫人崔颖的孩子,鹞国公与崔嫣既在一个屋檐之下,早年怎么又伤过一个女孩子的心呢?”</p>
这个问题暗含杀机,褚遂良把长安县摆在前面,如果高审行承认崔嫣就是他的女儿,也就直接证明了高峻不是高府中人。</p>
高履行说,“褚大人你错了,崔嫣是弟妹崔颖的孩子,但却不是五弟所生。”</p>
高审行诧异地扭脸去看大哥,高履行拿出一封信,呈给褚大人,说道:</p>
“这话由我说出来,也许诸位大人是不信的,正好五弟妹刚刚由西州写了一封信回来,这是弟妹亲口说的。”</p>
高审行不知道这封信,崔颖写给了大哥,大哥也没让他知道。</p>
①贞观皇帝在巩固他的权力时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对贵族集团、特别是“四姓”集团树立皇族的绝对支配地位。</p>
“四姓”集团的成员自晋代便在朝中作高官,他们运用在地方上的影响,保持所谓的“纯正”血统和传统,严格遵守儒家礼仪和内部的通婚关系,社会优越感让他们把半异族的唐皇室也划归于暴发户之列。</p>
在唐初,虽然“四姓”氏族在地方上依然巨大的影响,但在朝中只有极少数的成员作官,地位已下跌到被迫和“四姓”以外的人通婚的地步,但房玄龄、魏征、李士勣都和“四姓”有联姻。</p>
贞观六年,第一稿的《贞观氏族志》仍将“四姓”之一的崔氏排在第一位,皇帝不禁勃然大怒,要求推倒重来,命高俭主持重新编纂。</p>
编纂工作由一些资深的官员担任,里面没有一人出身于世家大族。</p>
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行动,它试图贬低贵族世家的社会地位和名望,同时公开肯定李氏和李氏支持者的崇高地位。</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