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刺客善咏(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第1193章 刺客善咏</p>
武媚娘嗔道,“殿下瞅侍婢做什么?我说的可都是常理,侍婢一日成了殿下的人,便没有回头的选择,殿下若是一败涂地,陪你共赴不世之辱的,只有卑妾一人。”</p>
李治心神不定,看着武媚娘丰盈外溢的身子,眼睛直直的。</p>
武媚娘又道,“那个马王,身边妃子八个、九个的还不知足,上次在玄武门,殿下可知侍婢怎会那样快被四王妃放回?”</p>
她说,四王妃思晴向她转达过马王的意思,说马王不相为难、不让她出宫,乃是看在对武氏的倾幕。</p>
李治猛然想到马王凯旋,思晴当众与马王在城外的耳语。</p>
武媚娘不见太子殿下说话,但见他耳下颊肉在暗暗咬动,一鼓一鼓的,她的目的达到了。</p>
……</p>
永宁坊,马王爷纠结于怎么与皇帝要回黄莲珠,但他这么有主意的人,一时也没有合适的说辞。</p>
为了崔夫人将来的安危,黄莲珠一定要拿回来,当然只算暂时的,用过后自然再还给翠微宫。</p>
朝中数日无大事,万年县捕头姚丛名跑到永宁坊来,让管家高白引荐着、又一次见到了马王爷,他与王爷说了靖恭坊许府的事。</p>
马王对许昂与许敬宗夫人虞氏的烂事不屑一顾,他是看许敬宗不顺眼,但要拿下他,于此时和东宫和睦的大势并不符合。</p>
再说, 堂堂的马王爷, 岂会拿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当作理由?姚丛名专程来传递这件事,让马王视其如长舌之妇,心中对姚丛名生出好一阵子厌恶。</p>
姚丛名说,许敬宗大概知道他在宜春院偷听许昂、唐季卿的私谈并且告密, 大有要换掉捕头的意思。</p>
马王说, “不会吧,本王的管家高白, 数次对本王提到过, 姚捕头很听他的话,管家岂会坐视许敬宗乱来!”</p>
马王话音未落, 高白便进来, 姚捕头跳起来,冲着管家鞠躬、打千儿,恨不吐舌仰望。</p>
王爷对高白道, “管家,本王看姚捕头视你极高,你须罩着他些。”</p>
姚丛名心落到肚子里,心满意足离去,高白这才道,“老爷,终南山太师父已至王府, 王妃让小人过来,请老爷过去。”</p>
马王跳起来赶去相见,看师父仙风道骨,身子还是那样硬朗。</p>
周侠客在终南山早听到了民间的传言,连大门不出的村妇们喂猪时, 隔着院墙也在议论将来的大唐储君。</p>
她们十之七八,都断言马王爷必然上位。</p>
师父坐不住了, 怕徒弟大事当前一步踩不稳,这是专程来叮嘱的。</p>
老侠客听了徒弟一五一十诉说, 心里放下了,又叮嘱说, “民意已然如此看好你,你可不能性急、以致百密一疏惹人诟病。”</p>
马王说,“徒儿刚刚打发走了万年捕头姚丛名, 不想拿虞氏及许昂的不轨为难许敬宗。”</p>
师父说, 这就对了,你听说哪个太子盯在这种婆婆妈**事情上了?</p>
樊莺同师父极是亲热, 很快就想起黄莲珠的事,向师父讨教。</p>
侠客笑说,“你这丫头,不遇难事,黄莲珠的事一辈子也瞒着为师,”</p>
樊莺辩解道,“你又何时见过我呢?要同你说也得有机会。”</p>
师父见樊莺拿过来一只空的紫檀镶金木匣,是盛放黄莲珠的,又听她们讲过此珠的经过,师父说,“此珠大有来历。”</p>
樊莺便求着师父讲一讲。</p>
师父说,此珠乃是不世之珍,“九鼎天下定、红尘有三珍,这颗珠子便是三珍之一,只是失踪极久了!”</p>
“有多久?”</p>
“远至秦代,”师父说。</p>
世代弥远,消失的不仅仅是红尘中人,就连写入史册的史实,也慢慢变化了模样,老侠客与永宁坊的人说起了他所知的、关于此珠的零散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