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圣驾回京(第1/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第1266章 圣驾回京</p>
徐惠建议“二追”之法——求源追本,上堵下追。意即从根本上、从上下两边对私铸恶钱者围追堵截,使其无立锥之地,那么恶钱自然可止。</p>
详细来说,一是清察一次国中铜矿、冶炉,全部登记在册,将国中开矿冶铜之所尽数掌握,允许官私合营铜冶炉,但须持工部核发的凭证。</p>
二是以州、县首官为清缴恶钱的担责者,恶钱不清除,只要有私铸案发,那么一个月发案,县令罚俸;两个月发案,刺史罚俸;三个月发案,县令罢职刺史降职。</p>
三是,仅限于在最初三个月内,鼓励持恶钱的人,到当地州县告发私铸恶钱者,且同一件私铸恶钱的案子,只奖励前三位告发者。</p>
第一名奖钱五百缗,第二名三百缗,第三名一百缗。三个月过后,仅限在第四个月内,任何人可持恶钱到工部告发私铸,但只奖第一人大钱两千缗!</p>
四是, 私铸恶钱者一经查实, 冶炉充公、家产罚没,三族内斩刑、九族内流刑。四月之后,市面上再有使恶钱者,使一文笞三鞭, 让他这一文之利不足以疗养鞭伤。</p>
当着赵国公、江夏王的面, 金徽皇帝掰着指着,如数家珍一般地对他们说道, “这才是根治恶钱的法子!四个月, 朕清除一座私铸恶钱的铜炉,大不了只花九百吊大钱!”</p>
徐惠在她的法子中, 充份考虑了官员维护职位、普通民户争利的心思。</p>
虽然第四个月时奖励颇为丰厚, 高达两千缗,但僧多粥少人人唯恐落后,这个条款几乎可以算是画了一张葱花大饼挂在了虚空里。</p>
这将敦促小民们争先举告恶钱, 两千缗的奖励根本不必等,让天上的馅饼砸中了,或许能得个三、五百吊。</p>
再说,你想坐等行市上涨再举报,别人可不会等。即便大家串通好了都等得起,刺史和县令们等不起,举报慢了, 兴许私铸恶钱者趁着黑自己便将炉子捣毁了!</p>
即便有人不想生事、不想举报、豁出来那五百大钱的奖励不要,但总有人想要,恶钱留在手里连牲口都不嗅一下,再使恶钱要挨鞭子。</p>
皇帝对两位重臣道,“这便上下夹攻, 使铸恶钱者毫无匿形之地!徐惠真有办法,四个月!我大唐融血之患可除!”</p>
又道, “你说说这个徐太妃,朕数言拟文时不必时时列具‘门下’之辞, 可她愣是记不住!‘门下’两字非旦不见少,反而比以前用的更多了, 看来她的心思都落到正事上了!”</p>
赵国公暗道,你这么精明的人,却看不出徐惠的心思, 依老夫看来, 恰是你的心思都落到正事上了!</p>
江夏王笑了,说道, “陛下爱才之意,老臣今日已看得更清楚了!”</p>
皇帝道,“徐惠之才,正可弥补朕文墨推敲之短,文墨精道者并非只有她一人,但文墨精道、且心思视角又同时这般合朕心意者,却再没有了!”</p>
赵国公说,“徐惠在先皇时,便屡有应制,每一次文章都很得圣意!”</p>
话方出口,长孙大人忽然察觉到,此时提到先皇有些不妥贴,至少看在徐惠暗助自己的事上,这么说便无形中提示了徐惠的身份,与她心意是相拧的。</p>
他看了皇帝一眼,将后边的话咽下了。</p>
皇帝却没有在意,而是由衷地对两位老臣说道,“她年纪也不大,有些地方确实有些粗糙,但瑕不掩瑜,你们两位长者对她,须时时加以爱护、指点,务求不令她有什么错厄!”</p>
两人连连点头,暗思皇帝此话有没有什么之外的用意。</p>
皇帝话还未完,最后更像是下定了决心,对赵国公和江夏王说道, “焉知朕就不会许给她自古以来、天下第一位的女尚书令?!”</p>
对于徐惠的两份文案,金徽皇帝几乎一概同意,除去那些“门下、门下”一个字也不改了!</p>
一想到自己已经许多日子不在长安,而且洛阳裁折冲军府之事已近尾声,他对赵国公和江夏王道,</p>
“你们可先回长安, 再与徐惠商量得周详一些,北方军屯大事已了,朕意于下个月开启根绝恶钱一役!同时江南兴办百业,国公和王爷可去监督徐惠、替朕拟诏时万万不可多提‘门下’之辞!”</p>
赵国公问,陛下何时回京?</p>
皇帝道,“十三军府马上便要通过潼关驻往河套一带去,朕总得在潼关城头见一见将士们,给这些人送送行,另外晋王、樊大人、兵部尚书、永宁公主这些人也快到了,由右武卫大将军陪朕迎一迎他们便可。”</p>
……</p>
函谷折冲府都尉姓万,万将军万万没有想到是这么个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