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不夜之城(第3/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又是那个妹妹问,“陛下,我们见到曹王,就这么同他讲么?”</p>

皇后不好当着人再提醒,这件事有些不妥,只听皇帝道,“那是当然!谁让朕是皇帝呢?”</p>

正说着,便有宫中内侍抬上来几大箱的铜钱,这是要往城下撒钱了。</p>

承天门底下也有宴席,钱不能往三品以下的官员席上洒,只能在城门两边进行,这边城头上恰好轮到太妃和公主的席位。</p>

皇后招呼道,“我们来派钱呀!”</p>

韦太妃、越国太妃和纪国太妃、新城长公主等人闻声笑着起身,皇后又招呼坐着未动的郑观音和她侄女,“你们也来。”</p>

两人的脸上也现出了笑意,离席跑过来。</p>

横街上,百姓们见城头出现公主等女子的人影,知道今晚的重头戏到了,小贩、行人纷纷向城下涌来,就连城下酒席上的官员也离了桌子,簇拥在撒钱处,仰着头要讨个彩头。</p>

铜钱从天而降,在城下“叮当”作响,官们、民们喜笑颜开,凑到一起俯身拾取。</p>

而城头上,皇后想起来再找皇帝,他已经不知跑到哪张桌子上去了。</p>

她在侍女的陪伴下,沿着马道一张桌子一张桌子的找,发现他正在最西头举着酒杯与官员们痛饮,桌边此时已乱哄哄的,人们都喝多了。</p>

远处烟花再度兴盛,晚宴气氛达到高峰。</p>

皇后走过去,发现妹妹崔嫣此时在皇帝身边挡酒,而皇帝面色上也看不出沉醉,她这才放了心,对皇帝道,“初一在这里还有大朝呢!”言外之意是,该适可而止了。</p>

……</p>

在城头洒钱时,郑观音看到许敬宗也在底下猫着腰拣钱,这里拱拱那里拱拱,像一只甲壳虫子。</p>

她和侄女特意朝着他的方向投了两三把钱。</p>

铜钱在出手时即散开,只有几只钱砸在许县令的背上,这一瞬间里,郑观音仿佛又回到了太子妃的年代,直到许敬宗又抬起头来看,她才恍然清醒过来。</p>

故太子妃敏捷地掩身在垛口后边,尚若让许大人知道、是个罪妇给了他彩头,用大钱砸了他,不知作何感想。</p>

晚宴散场时,万年县的人便没有上来,郑观音与侄女相携着,擦着边往城下走,后边有个人尖着声音叫她们,“郑娘娘你等等。”</p>

郑观音驻足、扭头,看到是领她入大明宫的那个小太监,徐韧手中也不避讳地提着两串大钱赶上来,对她们道,“贵妃娘娘有旨,撒大钱的都有每人一吊的抽红。”</p>

等徐韧扭身再跑上去时,故太子妃才想起来问道,“是哪个贵妃?”</p>

小太监答,“当然是我姐姐了。”</p>

侄女悄声对姑母道,“当时抛钱时,我都想匿起来一吊,但这身衣服真不适合作贼,也没处掖放。”</p>

她们下了城,手中明晃晃地提着两串钱,承天门内已有络绎的官员们摇摇晃晃往外走,到门外找马,没有人留意身边走的是谁。</p>

有家丁、护卫、或是仆人们上前各找各主,上前扶住他们,而郑观音和侄女一出门洞,便看到万年县的一名录事迎上来,谦恭地问候道,</p>

“娘娘,请随我来。”</p>

在角落中,二人看到了她们的轿子,四名轿夫早已精神抖擞地候着了。</p>

郑观音心头一阵感动,将自己手中的一吊大钱拆解开,各抓了一把也不问多少,塞予每个轿夫。他们捧住钱,谦卑地道谢,然后抬着姑侄俩回长乐坊去。</p>

一入了自家熟悉的巷口,美梦才忽然转醒,这才是属于她们的、平民的日子,多了些劳累,却少了些提心吊胆。也许是饮了酒的缘故,太子妃已经不知悲伤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