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藏得巧妙(第3/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长孙无忌听得有些兴奋,心中暗道,“黔州司马也来了!不用说,李袭誉一定听了长孙润的话了,一定也知道了老夫到黔州来的目的!哼哼,至少李袭誉也希望金徽皇帝现身!八成婉妃也希望重回大明宫!那盈隆宫里的其他女子呢?都是什么态度?估计持此想法者也不只婉妃一个人吧?”</p>

两个衙役在厕房中磨叽了半天也不出来,而长孙无忌耐心躲在树上,编算自己此次的黔州之行有几分成算。</p>

如果连李袭誉都敢从都濡县跑来整这么一出,那成算便又增了几分,他倒希望李袭誉真闹到黔州去、去逼罗得刀,再让罗得刀逼一下澎水县。</p>

至少先出一出自己挨这三四十板子的恶气!</p>

如果再猜测一下金徽皇帝此时的想法,那么成算简直越来越大了!</p>

一个人离开九五之位、住到远离繁华帝都的长安这么久,任是谁都会想念一言九鼎、万人之上的尊崇帝位!</p>

只有那个位置,可以令一个人拥有书写历史的能力,可以断人生死,可以定人荣辱,可以后宫三千,接受万民歌颂和敬仰!</p>

或许皇帝当初的冲动不容怀疑,但十年寂寞,好比天底下最厉害的磨和最厉害的筛子,足以筛磨掉当初所有的决心,只剩下最最现实的那一种——</p>

——复出。重掌至尊之权!</p>

或许皇帝在离京三、五年时便已后悔了,但苦于没有机会。</p>

眼下,李治和武媚娘经过十年的折腾,对内本应怀柔却未断了杀伐,对外本该示以杀伐却过于软弱,以致边患不息,这可是他们主动提出来要请金微皇帝出山!</p>

正在出神之间,长孙无忌只听得大槐树底下一声暴喝,“好哇,老子左寻右找都找你不见,原来在这里,倒是藏得巧妙!”</p>

长孙无忌吓得魂不附体,周身僵硬,连歪脖子往下看看都不敢,他听出树底下的人,便是澎水县捕头陶亮。</p>

陶亮喝到,“还不给老子滚出来!”</p>

儿子不知在哪里,李袭誉也离开了,没了帮手的流徒只身躲在树丛里,大气都不敢出。</p>

少顷,只听着厕房中蹭出来两人,一人嘻嘻干笑两声道,“我冤啊捕头,人有三急……怎么是躲呢?再说捕头你不是也到这里来了。”</p>

陶亮喝斥道,“还敢狡辩!兄弟们都分头派出去了,但我就看少了你们两个,这才来找一找。果不其然。”</p>

一位衙役问道,“难道有了那个流徒的踪迹?既有,就那个老家伙,何须我们全衙出动?派我们两个人足矣。”</p>

陶亮道,“事情坏便坏在李袭誉身上,他带了十五六个人,居然也要漫天价地去找人!如果我们不盯住他们,再让他先找着了人、窝藏起来,你们想想什么后果。”</p>

“哦,原来是这样子……可是捕头,瞧瞧你这个样子,就和猫熊一样,怎么上街?有失捕头的往日威风啊。”</p>

“你怎么说话呢?”</p>

衙役连声道,“不不不,捕头你别误会,兄弟家里倒是有一副跌打特效‘清凉膏’,专治淤血青肿,我们不妨先去给捕头抹在眼窝上,待天黑时哪怕仍旧好不利索,那时上街也就没人看到了……”</p>

陶亮稍加思索道,“那好,你们口风给老子紧一些便是。”</p>

说罢,三人扭身往回去,风风火火地奔出县衙大门“公务”去了。</p>

李袭誉这么大年纪,带着人四下里“找人”,而衙役们全体出动就为了盯住李袭誉,澎水县热闹了。</p>

县衙里却安静下来,仿佛无人一般。</p>

无形之中如同给长孙无忌解了绑绳,他坐在槐树上,也可以适当挪动一下让自己靠的舒服些,槐树的树冠有一阵子微微晃动,也没人察觉。</p>

墙外的行人逐渐稀少,以至断绝。四月底的傍晚,天色如墨般浸染上来。</p>

偶尔,他便能听到城中某处巷子里有人大声喊,“阁老,那是你么?总算找到你……”</p>

然后有一片脚步声沉重而急促的奔跑起来。树上的流徒在心中默念,</p>

今天打开书页,又发现一名舵主,作者很开心。感谢书友20170517171541492。</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