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循檐觅句(第2/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崔氏说,“每逢合诗,玉如、崔嫣、婉清、苏殷等人常常张口就来,而樊莺、丽蓝、叶玉烟历练得也算可以,只苦了谢金莲、思晴、丽容、长儿娟她们几个,轮到谁一时想不出,眼睛便循着腾韵殿的瓦檐冥思苦想,这便是‘循檐觅句’的来历了。”</p>

长孙无忌眨着眼,想像这样的场景,感觉还是有些难。而崔氏已经想起她们以往合就的一首,在口中诵道:</p>

云想衣裳花想容,(玉如)</p>

青春已过乱离中。(婉清)</p>

功名富贵若长在,(金莲)</p>

得丧悲欢尽是空。(苏殷)</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窗里日光飞野马,(思晴)</p>

岩间树色隐房栊。(樊莺)</p>

身无彩凤双飞翼,(崔嫣)</p>

油壁香车不再逢。(徐惠)</p>

崔氏话音方落,长孙无忌已禁不住鼓掌,“好一个云想衣裳花想容,真是妙句!”</p>

连日来心悬不定,到澎水县后又受过不少小人的委屈,正是崔氏母子的到来,才使他的黔州之行总算有了个好的开端。崔氏见赵国公高兴,略略寻思一下,又想起来另一首:</p>

落落疏星满太清,(崔嫣)</p>

寒江近户漫流声。(婉清)</p>

长疑好事皆虚事,(玉烟)</p>

道是无情却有情。(丽容)</p>

且尽绿露消积恨,(苏殷)</p>

休将文字占时名。(徐惠)</p>

秋来见月多归意,(长儿)</p>

斜倚薰笼坐到明。(思晴)</p>

长孙无忌琢磨着其中“好事皆虚事”一句,不由得愣了一下,但口中仍说着好,并道,“娘娘们竟有如此的才情,想是已够出一本诗集了!”之后饮了一口酒掩饰。</p>

崔氏已察觉到赵国公忽现的落寞之态,竟然也意识到了诗中之句似乎有违赵国公所愿。</p>

所谓言为心声,像丽容这句“道是无情却有情”,分明是她的切身体会。当年,由于她私改出放宫人名册留下了武媚娘,被时为尚书令的马王只身撵回到西州去,为此她险些寻了短见,但无情之中岂非恰恰有情?</p>

崔氏道,“是我唐突了!忽略了国公心思。但国公放心,至少我们母子是站在赵国公这一侧的!宁添一把柴,不泼一盆水。”</p>

长孙无忌起身冲着崔氏郑重一揖,“老夫先谢过郭夫人!”</p>

崔氏还礼,安慰道,“赵国公不必客气,我想孝恪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也希望陛下早些回到大明宫去。”</p>

午后,等她和郭待聘、高白从长孙润家出来时,赵国公已安顿好了。</p>

她又要带一大把的帐目去见谢金莲,只要想一想谢金莲那副无可奈何又无计可施的割肉样子,崔颖不由得一阵好笑。</p>

出了巷子,仰头望见了高大的澎水酒楼,崔颖一下子就想起自己和李弥在黔州开荒的那些日子来。</p>

眼下酒楼依旧,她又回到这里近十年,而李弥已远在千里之外的辽州了。</p>

她按下暇思,叮嘱高白,如果陛下和丽蓝此时未回盈隆宫,请高白务必速去砚山镇,将赵国公流放黔州的意图说与陛下知道,另外也要告知罗得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