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朕的闹心你哪里懂(第3/3页)

作品:《大唐马王爷

“唉……朕早就有些累了,已派赵国公去黔州请朕的兄长回大明宫主政,如果他肯回来,朕同武氏甘愿去盈隆宫居住。”</p>

说完这句话,李治牢牢地看了薛礼一瞬,想从对方脸上看到反常之态。</p>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当年闻之失箸,不得不托言于惊雷。</p>

但李治在薛礼脸上只看到了一丝的惊讶。</p>

“薛礼惊讶于陛下如此信任,将这样的大事说与微臣,微臣感激不尽,更不能掺和什么意见,但赵国公此行无论成与不成,都将是陛下手足无猜的又一段佳话!”</p>

“将军你的意思,要何时动身西行呢?”</p>

“兵贵神速,微臣一日后可动身!”</p>

“将军的平乱方略,还有没有增补呢?”李治笑一笑问,“朕是说……在你听说过赵国公的黔州之行以后,”</p>

薛礼早已从顾司阶口中得知了这件事,但他不能说出来,只是回道,“西州集中了大唐最优良的牧场,事关我朝强军之根本。西州若要长久,须得人心思稳,因而臣仍然是那个意思:陷阵为下,收心为上,擒王点穴,击寡慑众,不会有任何的改变。”</p>

李治道,“甚好!在你与朕的身后总还有盈隆宫,将军放心出征吧。”</p>

这是一句不易察觉的试探。</p>

皇帝的意思是,薛礼你若不幸从西州败回来,那就只有指望金徽皇帝——朕的皇兄亲自出山主持局面了。</p>

薛礼内心极为不悦,心说,你这是怕我一心只想着让金徽陛下出头,而懈怠了西域平乱之事!那么我坚持带三千骑,是不是也被你们夫妇怀疑了?!</p>

他皱了皱眉,躬身道,“薛礼懂得为臣之道,更不会夹在陛下兄弟之间自作主张、妄逞拨秤之功!玄武门寅时开关、酉时落锁,规矩十年未变,微臣从不管门外站的何人。此次前往西域平乱,薛礼若不尽心尽力,怎对得住金徽陛下相知一场!!”</p>

这次没有一个外人在场,李治慌忙道,“将军十年镇守玄武门,朕的皇兄看人够准!除三千骑之外,你再带五百名陌刀手两千枚撼天雷!以除朕忧!”</p>

“……好吧,陛下。”</p>

东宫。</p>

武皇后匆匆赶到东宫,发现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士勣居然也在这里,一问内侍,内侍说太子已用过午膳了。</p>

皇后对英国公说,“这一定是太师之功。”</p>

英国公说,“是太子懂事,哪里是微臣之功。”</p>

武皇后道,“他是本宫的长子,本宫对他是不是太在意了!本来我陪陛下正在紫宸殿同薛礼将军用膳,陛下一听他不好好吃饭,便命本宫跑过来了。”</p>

李士勣,“陛下一定是同薛将军面授西征机宜,老臣佐教太子不力,还是惊动了皇后娘**大事,罪过了!”</p>

武氏道,“国公一向有军神之誉,这次我们念着国公年事已高,才让薛礼去的,只是薛将军执意只带三千人马,本宫担心人有些少了。”</p>

李士勣道,“娘娘何须担忧,薛将军一定会马到成功的。”</p>

又道,“薛将军曾经做过兵部尚书,等他凯旋之日,老臣有心卸去兵部之职,再压一压薛将军的担子,恳请娘娘,到时候不要阻拦。”</p>

武氏感慨道,“还得说英国公!心中只有社稷从无自己,也难怪陛下如此看重你了,原来你们君臣竟是一样的人。”</p>

“皇后因何有此一说?”英国公问。</p>

武氏道,“当年,媚娘入主后宫之际,连舅父都不支持我,唯有国公肯秉持中正替我说话。这件事媚娘从未敢忘怀,凡有大事,一向瞒谁都不瞒英国公的……”</p>